日期查询:2018年02月07日

上党梆子 300年演绎家国情怀

  本报记者 王丽娟
   “作为山西四大梆子之一,上党梆子可以说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剧目,它的演出不受观众的限制,是百姓特别喜欢的剧种。每年最少300余场的演出,可谓人山人海。这是我们的动力,我们要把这个剧种做好做强,把戏剧文化代代传承下去。”2月6日,晋城市上党梆子传习所所长、晋城市上党梆子剧院有限公司负责人、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陈素琴对《山西青年报》记者说。
   2月4日,由晋城市上党梆子剧院排演的《郝经》首演,再次掀起了“梆子热”。拥有300年历史的这个剧种是如何生存的,它在历史中又是如何传递中华优秀文化的?本报记者走进上党梆子的剧团,寻找历史留下的记忆足迹。
  300年前创职业班底
   上党梆子是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因其产生和主要流布于秦汉时期的上党郡而得名,当地人称之为“大戏”,晋南人称为“东府戏”,河北邯郸一带称为 “西府调”、“泽州调”,也曾被称作“上党宫调”。
   300多年前,“鸣凤班”被刻于石碑之上,记载着其行戏四十余年的历程。如今在晋城的青莲寺依然清晰可见。
   据说,当时晋城市阳城有一个女子叫“凤仙”,自幼喜爱戏曲。这个女子嫁给了晋城城区一个叫史翱鸣的人,并共同成立了戏班,取两人名字各一个字,为“鸣凤班”。
   在晋城青莲寺中佛殿的屏板上,写有鸣凤班在道光十一年(1831)十月十五演出的剧目单,列出23出戏,其中《彩仙桥》《对松关》《大赐福》等都是上党梆子的传统戏。这是上党梆子较早的一个职业班社,而关于上党梆子的起源,也有多种说法,但无实据考证。
   到清代时,大戏班逐渐增多,这些班社的发展比较快,而且逐渐形成了上党梆子特有的风格、旋律,并培养出了一些知名的演员。这一时期,这个剧种的职业班社多达200多个,有剧目千个。
  唱尽历史 诉家国情怀
   “上党梆子音调高亢,激昂明朗,很有激情,男女同声同调,声腔表现力丰富。在约400个传统剧目中,以表现古代英雄、忠臣良将、外抗侵侮、内惩奸贼题材为主,其演出气场比较大,一般很少演家庭戏与爱情戏,大都以大爱演绎家国情怀,其中最负盛名的是表现杨家将的‘杨家戏’、歌颂岳家军的‘岳家戏’,演得慷慨悲壮,动人心弦。”陈素琴说。
   百年间,上党梆子共演绎出了《三关排宴》《闯幽州》《雁门关》《两狼山》《乾坤袋》等以杨家将为主的代表性剧目。其中还有《天门阵》《战幽州》《长坂坡》《八仙庆寿》《打磨坊》《单刀会》《七下生》《走樊城》《锁五龙》《私下三关》《孟良盗骨》《二进宫》《双如意》《藏舟》等,大都取材于历史故事。
   大批优秀剧目,也成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剧戏家。
   “上党梆子一直传承得不错。”陈素琴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了传承人吴婉芝、郝聘之、郭金顺,郝同生;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现了高玉林、田桂兰;上世纪八十年代,张爱珍、吴国华、张保平、郭孝明成为一代“戏王”。
   这些老一辈的艺术家,在传承方面大胆创新,毫无保留地把艺术真谛传给弟子,使得上党梆子成为山西戏剧中的一大剧种,并广为流传。
  唱腔领衔 铿锵委婉
   上党梆子作为国家非物文化遗产,音乐曲调丰富,音响强烈。表演上,多用直出直入,强烈明快,侧重唱念功夫。它整体分为五种声腔:昆(昆曲)、梆(梆子)、罗(罗罗腔)、卷(卷戏)、簧(皮簧)。目前,昆(昆曲)、梆(梆子)、簧(皮簧)还可以单独演戏,而罗(罗罗腔)、卷(卷戏)、簧基本就做小调了。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一批老艺术家在唱腔的粗犷朴实中,加入了婉转、细腻的唱法,使得唱腔更具适应性,拓展了剧目的种类与发展方向。
   近年来,以陈素琴为代表的新一代上党梆子传承人在创新的基础上,推出了 《赵树理》《西沟女儿》《太行娘亲》《郝经》等一批创新剧目,并获得国家各种奖项。
   上党梆子过去分为生角 (也称红生、须生)、老生、小生、正旦、老旦、小旦、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也叫作“丑”)九个角色。一般班社没有老生、老旦专职演员,老生由生角兼演,重点老旦由生角反串,一般老旦由其他行当代演。20世纪50年代起,才有了青衣、大净、二净之称。它与京剧的扮相一样,服装则更厚重。乐器以主胡、二把、老胡胡和三大件为主,其他也有琵琶、大提、弹拔乐等乐器。
   “上党梆子声腔表现力丰富,它是一个以唱为主的剧种,这也使它成为山西四大梆子唱腔中的领衔主角。唱是上党梆子的灵魂,没有这个,剧就立不起来。”陈素琴说。
  打造精品 出戏出人
      作为山西特有的艺术文化,上党梆子进入现代后,在保留着传统剧目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山西独特的文化名片。
   “努力打造精品,出戏出人。”这是陈素琴对上党梆子这个剧种的下一步规划。
   现在,晋城市的两大上党梆子品牌——晋城上党梆子剧院有限公司与晋城市上党梆子传习所都由陈素琴负责,一方面创排创新,另一方面研究传承。这两班人马互相依靠,互相推进。尤其创建于1938年的剧院是当地群众喜欢的老剧团,它是上党梆子传承的载体,几代上党人在这里,用自己的情感与艺术创造出了中华民族的戏曲精髓。
   陈素琴表示,虽然走过了300多年的历史,但上党梆子的群众基础非常好,他们曾在全国各地进行巡演,都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喜欢,它是有市场的。
   今年他们在继续打造《太行娘亲》的基础上,新创排了《郝经》这一历史大剧。
   郝经祖籍晋城陵川县,生于河南许昌,是元朝初年的政治家、学者,元朝翰林院侍读学士。他在公元1260年,奉旨率团出使南宋谈和签约,但遇宋奸臣贾似道。贾似道背着朝廷将其一行秘密拘禁达16年。后郝经托渔妇田婶先以大雁传书、携子送信,让夫人收到帛书。忽必烈获悉郝经下落,派伯颜率军南伐,拉开统一中国的帷幕。
  本版图片由晋城市上党梆子传习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