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8年03月26日

传统文化 边答边学

  ▲出题官出题
  Q1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哪部作品?
  A《汉书》 B《史记》C《三国志》 D《明史》
  Q2
  关于《史记》的论述,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由汉代的司马谈花了13年的时间写成的 B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C是历史上第一本纪传体通史 D记录了各家对同一事件或人物的不同立场和看法
  ▲下面找答案
  这部通史开了纪传体先河
   《史记》是中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汉代的司马迁花了13年的时间所写成的,是所有史书中用时最长的。《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它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史记》是历史上第一本纪传体通史,它不同于前代史书所采用的以时间为次序的编年体,或以地域为划分的国别体,而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的一种体例。从此以后,从东汉班固的《汉书》到民国初期的《清史稿》,近两千年间历代所修正史,尽管在个别名目上有某些增改,但都绝无例外地沿袭了《史记》的本纪和列传两部分,而成为传统。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正因为《史记》不以地理国家和统一纪年撰写,而是以各家之传记集合形势呈现,故《史记》中不以地理位置和时间发生顺序为线索,《史记》的重大发明是:同时记录了各家对同一事件或人物的不同立场和看法,故《史记》各篇中对同一事件记录看法颇有矛盾之处,而这正是《史记》的特点。
   《史记》起初是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作者司马迁 (公元前145年—约公元前87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早年从董仲舒学《春秋》,从孔安国学《尚书》。《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司马迁赋》八篇;《隋书·经籍志》有《司马迁集》一卷。
   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学问渊博,曾“学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早年司马迁在故乡过着贫苦的生活,10岁开始读古书。父亲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接替做了太史令。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获罪被捕,被判宫刑。为了完成父亲遗愿,完成《史记》,留与后人,司马迁含垢忍辱忍受腐刑。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掌握皇帝的文书机要。他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约在他55岁那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 本报综合[争当出题官]
   全民征集传统文化类趣味题目,你的题目有多难?发来大家看。
   征集邮箱:28213370@qq.com
  公布上期题目答案
   Q1:B(钟属于“金”类,笙属于“匏”类,埙属于“土”类,琴、瑟、二胡、琵琶等属于“丝”类。)
   Q2:D(中国古代十大乐器一般是指琵琶、二胡、编钟、箫、笛、瑟、琴、埙、笙和鼓,钢琴属于西洋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