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8年04月02日

平顺边上黄花掌陆山深处留古迹

  本报记者 连永宁
   在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的西部边缘,有一个叫黄花掌的小山村。这里地处山区,跌宕起伏的山陵横亘绵延,从高处往村子看去,村子的地形酷似手掌,特别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遍野黄花烂漫,吸一口夹带花香的山风沁人心肺,这或许就是黄花掌村村名的由来吧。
   黄花掌村历史悠久,但并没有具体的文字记载。村民们说,根据祖辈传下来的说法,村子可推测到西汉时期。村子虽然不大,但保留下来的有拱券城门、古栈道、明清宅院等。目前,全村有70余户、220余人,除两三户外姓,全村都姓卢。
  寻迹索源进山村
      沿着村村通的水泥路,可以顺利抵达黄花掌村。为了更全面地了解黄花掌村,在村干部的引领下,记者特意到村口仔细观察了一番。
   在村口水泥路侧面下的沟里,我们看到有一个保存基本完好的拱券门,拱券门呈东西向,东面是正面,西面是背面,据说这是当年的城门,进村必须通过这道券门。据村民介绍,很久以前,拱券门正面和背面中央上方都镶嵌有刻着字的青石,青石上各刻有四个字,正面刻着“黄花古跡”,背面刻着“陆山深处”。
   村民告诉记者,拱券前方左侧过去有个阁,旁边还有石碑,虽然那个阁已荡然无存,但石碑还保存着。村民带记者来到石碑前,虽然石碑整体保存完好,但上面的字迹磨损严重,基本都看不清了。
   顺着拱券门往村子方向走,地势越来越高,走着走着,一条用青石铺砌的小路出现在眼前,虽然现在水泥路已经通到村里,但这条保存下来的青石头路村民还在走。村主任卢国斌告诉记者,这条石头路很久远了,但具体是哪个年代修建的,村民谁也说不清,村民称它为古栈道。古栈道宽不足3米,长不足百米。沿着古道,踏着青石,直接就进了村。
   为了了解村子的渊源,卢国斌带我们找到一位叫卢起家的老人。老人今年75岁,在村里算是一位见识广、有文化的老者。他说,据他的祖辈传说,在很久以前,有兄弟四人拖家带口逃难至此,四兄弟见此处背靠青山,面朝旭日,是块风水宝地,于是决定在此落脚安家。兄弟四人姓卢,都已成家,妻儿老小十几口人,让这僻静的小山窝热闹起来。他们一边修房盖屋,一边开荒种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织,繁衍生息。
  黄尘古道马蹄坡
      生活总是不平静的,尽管身在穷乡僻壤,但卢氏家人也曾看到了战乱的烟尘。站在村子的老槐树下,村民指着村东一里开外的一个小山包说,在小山包前面有一条自上而下的小路,路面的石头上有许多酷似马蹄的印痕,村民叫它马蹄坡。据说,这是当年王莽追刘秀时留下的马蹄印。
   说到“王莽追刘秀”的传说,版本很多,但在上党地区可谓家喻户晓。说的是王莽篡位要将刘姓子孙追杀殆尽,刘秀侥幸逃脱,却遭到王莽追杀。刘秀逃至上党,多次危机四伏之时,总能绝处逢生、化险为夷,最终重兴汉室,开创东汉王朝。
   在上党,除了长治县西火镇南大掌村天子岭的“天下都城隍”传说出自“王莽追刘秀”外,在壶关、潞城、沁县、襄垣也有传说。而在平顺县与“王莽追刘秀”传说有关的地名更是比比皆是,比如青羊镇的马趵泉庄、塌地驮庄。村民把这一带叫“老马岭”,刘秀跑累了睡觉的那个山头被称为 “瞌睡垴”;还有石城镇的马塔村、上马村等等。
   在远离县城数十公里的黄花掌村,也出现了“王莽追刘秀”的传说。从地理位置上分析,黄花掌村处在“王莽追刘秀”的线路之中,也是合乎情理的。
  感恩谢师建窑院
      看罢村外,走进村里。在村子中,有一处“豪宅”颇为显眼,虽然西侧的外墙斑驳陆离,但典雅大气的大门、砖墙耸立的楼阁,在这个僻静的小山村显得有些鹤立鸡群。
   在上党地区,村子里能有这样一处宅子,一般都是经商或者富裕的大户人家,难道这黄花掌村也出有潞泽商人?卢起家老人介绍说,这个院子叫“窑院”,是村里一位秀才家的院子。一个教书的秀才,怎么能在村里建起这座“豪宅”呢?卢起家说,大约在明朝时期,这位教书先生可谓桃李天下,其中他教过的三个学生,一个当了巡抚,两个当了州官,三个学有所成的弟子,为了谢师感恩,自筹银两,特意为恩师修建了这处宅院。
   窑院的宅门为小门楼式,小门楼是墙垣式门的一种,这种宅门比起屋宇式门等级要低得多,它是一进院院落等小型住宅所采用的宅门形式。该小门楼特别符合构造简单、装饰简洁朴素的特点,但其门框、门扉、木雕及门楣砖瓦,也不失为那个时代宅门中的精品,这也正符合其主人的身份。
   进入院内,院子确实不大,但这是一座典型的中国传统住宅——“一正两厢”式民居院落。南北向的主轴线上是正房,正房前面左右为东西厢房。与众不同的是,正房不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砖木结构建筑,而是因地形而建的窑洞式房屋,这种建筑也叫“靠山窑”,在我国北方丘陵山区很常见,这也正符合黄花掌村的地形地貌要求。
   砖墙砌面的正室尽管只是进深的窑洞,但它顶层的土质很厚,窑顶砌的砖瓦屋檐刚刚高过两侧的厢房阁楼。东屋是一座保留完好的砖木结构楼房,一层为券式门窗,二层窗子为长方形,尽管只有两层,但这是村子里最高的砖木结构建筑。而西厢房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坍塌的残垣断壁中,只留下一层墙面的一个券式窗户。尽管如此,从木雕、砖雕、厢房斗拱式屋顶及青砖建筑,都显现出明清建筑的最大特点,可以说黄花掌“窑院”,是中国北方民居“靠山窑”和四合院完美结合的代表作品。
  红色记忆留传奇
   村支书卢国斌告诉记者,历史上黄花掌村没有出过什么有名的大人物,但却出现过一位抗战老兵。
   老兵的名字叫卢镜昇,1919年出生,抗战爆发后加入八路军。“七·七”事变后,组织上先后派他在潞城县一区、四区西盟会区分行任西盟特派员、宣传委员和代理区长等职。并在王村、郭村等地组建了人民武装——自卫队。1939年2月在北村,担任了保卫在此驻扎的朱总司令和八路军总部的安全工作。
   据说,卢镜昇很有特长,语言能力很强,他不仅懂法语、英语,还会模仿南北方很多方言,而且还会唱戏。他被组织选为特工,并于1940年选派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日语。在长期的抗日工作中,他和一些改造过来的日军俘虏,一起参与策反驻潞日军工作,被称为用语言战斗的长治特工。
   1945年冬,全国各地日军均已投降,唯独山西的日军不投降。为了向日军劝降,在请示上级后,卢镜昇带一名日军俘虏,只身进入分水岭附近一个日军碉堡做劝降瓦解工作。谈判中,卢镜昇向日军反复强调了我军的政策,并答应一旦和平解决问题,就送他们回国。但谈判并不顺利,碉堡日军要向他们队部长官汇报,就这样谈谈等等、等等谈谈,他们竟然在碉堡里呆了一夜,着实让卢镜昇所在的32团领导出了一身冷汗。
   1946年6月,卢镜昇调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敌工部任二科科长,1947年奉命回到太行军区,1949年5月随大军南下。解放后,先后担任湖南省军区司令部军务处处长、岳阳兵役局局长等。1958年5月转到地方任湖南省冶金工业厅办公室主任,后调任湖南省湘剧院院长等职。
   这位抗战老兵,至今令卢氏族人引以自豪,成为黄花掌村人的骄傲。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