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8年04月16日

聪明反被聪明误

  卫方正《论语》解读之三百三十八
   卫方正,山西省著名青年学者,国学教育专家。山西青年报总编助理、山西文瀛书院院长、山西国学大讲堂教授、山西孔子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山西当代儒学研究会理事、太原美学研究会理事、山西书法家协会会员、中镇诗社社员、山西青年报《弟子规》讲师团首席讲师。
   自幼系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寒暑不辍,泛滥百家。平生以打通古今,经世致用为心,“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尽一个中国读书人的义务。2007年创办山西文瀛书院,先后开设《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古文观止》《史记》《千字文》、说文解字、国文写作等多种课程。近年来致力于青少年通才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已取得显著成果。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注释:
   防:鲁国大夫臧武仲的封邑,当时臧武仲获罪于权贵,受到攻伐,逃到防邑,以防邑为交换条件,向鲁君请求为臧氏立后,鲁君接受了他的条件,臧武仲交出防邑,逃亡齐国。
   要:胁迫,要挟。
   孔子曾称赞臧武仲的智慧。然而,“聪明反被聪明误”,据《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记载:臧武仲曾用计帮季武子废其长子季孙弥的继承权,立其宠爱的季孙悼为继承人。因此得罪季孙弥及其交好的孟孙家族,孟孙氏家族成员向季武子诬告臧武仲阴谋叛乱,季武子起初不信此事。臧武仲闻讯,暗中戒备,他在出席孟孙氏葬礼时,带上了披甲武士。这时,季武子再次接到孟孙家人诬告,信以为真,于是下令攻打臧武仲。臧武仲逃出曲阜,逃亡到邾国。臧氏从邾国派遣使者带了大龟给他的异母弟臧贾,让臧贾向鲁国请求为臧氏家族“立后”,以确保臧氏家族的权利。作为交换条件,臧武仲愿意舍弃防邑,流亡国外。为达到这一目的,臧武仲回到防邑,向鲁国重申他的条件。《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记载:“臧孙如防,使来告曰:‘纥非能害也,知不足也。苟守先祀,无废二勋,敢不辟邑!’”意思是说:“我并不能伤害别人,而是由于智谋不足的缘故。我并不敢为个人请求。如果保存先人的祭祀,不废掉两位先人的勋劳,岂敢不离开防邑?”
   据《春秋大事表·列国地名考异》记载,防城位于今山东费县境内,距齐国边境很近,鲁国不能失去这个战略要地。鲁襄公只能同意臧武仲的要求,册立臧武仲的另一异母弟为臧氏家族继承人。于是“臧纥致防而奔齐”。孔子对此有微词,他认为臧文仲此举是要挟君主。孔子自己,也曾被迫离开鲁国。但他始终未对鲁国君主有任何微词。两相比较,高低自显。闲话:
   这里说一个有趣的事情。虽然,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互相攻伐,但名义上都是周天子统一领导下的大家庭,所以各诸侯国发生重大事情都要相互通报,并实行一种类似于今天“黑名单”的“来告”制度,比如某国有某人作乱,出逃他国,该国就要派使者将此人罪行通报各诸侯国,各诸侯国可以根据该人罪行轻重,选择驱逐或收留。这在当时有一个专用术语——“盟”,也有一个专门职官——“外史掌恶臣”。臧武仲出逃齐国后,季武子必须先给他定一个罪名,然后才能报知各国,于是他找“外史掌恶臣”来商量,反复斟酌,用“不听公命,杀嫡立庶”,听起来像是在说季武子自己;用“欲废国常,荡废公室”,听起来还是像在说季武子自己。后来孟椒建议用“干国之纪,犯门斩关”,大家都觉得挺合适,于是就将此作为臧武仲的罪行报知各国了。这条罪状虽然是莫须有的,但毕竟给臧武仲留了一条活路。

nt=Mozilla/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