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8年04月18日

金融陷阱太多 辨别可用这些招

  本报记者 聂晓丽
   从“e租宝”到钱宝网,随着互联网金融兴起,金融市场构成进一步多元化,不少不法分子也闻风而动,通过各种渠道平台投放非法金融广告,误导社会公众购买不符合自身风险偏好的金融产品和服务。4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官网发布辨别技巧,供市民参考学习。
   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提醒市民,不论“e租宝”还是钱宝网,这些不法分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缺乏相应的金融业务资质。一条合法的金融广告应当对金融产品或服务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责任有合理提示或警示,如标明“投资有风险”字样等。
   在未提供客观证据的情况下,夸大过往业绩;或虚假宣传投资理财类产品的收益性、安全性;甚至违法利用学术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为自身产品或服务作推荐、证明,这样的广告均涉嫌违法违规。
   市民通过广告接触金融产品和服务时,可通过正规渠道咨询专业人员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再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做出谨慎选择。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以下“三多”来提升辨别力。
   多问。涉及具体金融产品的广告,都应取得相应的金融业务资质。大家可询问该公司是否具备发行金融产品和投放广告的资质,询问推销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格证明,询问产品存在的风险和目标群体。在不确定其真伪时,可以拨打相关热线电话咨询第三方机构。
   多想。在购买金融产品和服务之前,想一想广告中的金融产品的风险在哪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有多大。
   多学。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广告层出不穷,但本质没有发生变化。消费者应通过学习和了解基本的金融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金融行为习惯和态度,提升自身的金融素养。

0170322&p=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