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8年04月26日

大学生“牛倌”一年盈利300多万元

  本报记者 张云鹏 通讯员 云晓辉
   在介休市洪山镇石屯村的一处山坡上见到28岁的李梦楠时,他一双Nike鞋上沾满泥土,一张有点晒黑的脸颊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如果不深入了解,很难看出他是一名“牛倌”。
   三年前,当他决定放弃工作返乡当一个“职业农民”的时候,许多人都等着看他的笑话。如今,他凭着一股牛劲儿,领着200多户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2015年,李梦楠做了一个让亲朋好友看起来非常冲动的选择:放弃工作,回乡养牛。
   “当时同学们基本都选择当‘北漂’,但每次回家乡时,就感觉家乡越来越荒凉,为什么有着童年美好回忆的地方一年比一年衰败?”面对此情,李梦楠想的不是远离家乡,而是决定为家乡做点什么,让父老乡亲守在家里也有不错的收入。
   干什么呢?当时李梦楠与爱人李伟出现了分歧。“那时候我想不通,从公安局辞职,也不和公公一起做煤炭生意,搞养殖又辛苦又不干净!”说起李梦楠返乡养牛,爱人李伟就摇头叹气,一脸无奈。
   最开始,李梦楠不了解养殖和疾病防治知识,他就把关于养牛的书通通买回来自学。没有专业技术人员,他就去请已退休的兽医专家。
   2016年5月,李梦楠从网上看到忻州兰台村某养殖基地的广告,立即动身前往考察,当场订下70头牛,第二天李梦楠带着团队去提货时发现,这批牛和前一天看到的不是一批,他果断退掉了那些牛。
   李梦楠搭上所有积蓄,但第一年还是赔了10万元,牛场进物料的欠款,人家一遍遍催还,李梦楠一筹莫展,还不敢让家人知道。那段时间,为排遣内心痛苦,他总是和牛待在一起。
   他坚持选用本地优质的玉米、酒糟等作饲料。他的办公桌上叠放着一张张饲料配比,不同阶段的牛有不同的配比,一次次试错,他从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养牛饲料配方。
   2016年,李梦楠带领200多名村民成立了介休市众禾种植专业合作社,2017年盈利300多万元。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