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8年05月14日

流传于“晋国故都”的本命年习俗

  本报记者王丽娟
   闻喜县古称“左邑”“桐乡”,西周时期曲沃武公在此灭晋侯,并晋称王,故称闻喜为“晋国故都”。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流传着古老的本命年史话。
   本命年习俗文化是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现象,从子鼠到亥猪的排序,其实就是时间的排序、生命的序列,它勾画了人类从出生到死亡的发展图景。它起源于闻喜,其内涵为“崇红”祈福、辟邪消灾。“它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也成为我们文化传承的标记和历史的烙印。”本命年习俗省级非遗传承人闫普辉说。
  相关文化列入省级非遗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刘彻巡幸候氏经过这里,适闻攻下南越国都而大喜,遂改县名为“闻喜”至今。这里历史积淀深厚,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素有“中原文献”之美称。
   据了解,闻喜境内有数十处仰韶、龙山、商周古遗址,依然存续的村名、实物和民间礼数彰显着古老的本命年习俗,如龙头堡、白龙泉、黑龙泉、刘秀草、董泽湖、汤王山、秦王寨、兴国寺、上邱村、昙泉、小罗庄等建筑依然保存完好。
   时代变迁,本命年文化却没有断代,这里依然是最原生态的民风民俗。人的一生只有一个属相,出生之年就是自己的本命年。本命年十二年一个轮回,周而复始,直至生命的终结。当这种习俗渐渐地成为大江南北、各少数民族、海外华人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思想和文化时,它凝聚着中华十三亿炎黄子孙对美好的希望和追求。
   当地的本命年文化与历史典籍、地域、民间口碑十分吻合。这些原生态民风民俗,展现了中华悠久的根祖文化、底蕴丰富的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的魅力。而今,与之相关的裴氏文化、“董父豢龙”民间传说、郭璞堪舆风水文化都先后被列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命年崇红”的传说
   本命年的习俗,着眼于消灾趋吉,祈求平安。流传最广的风俗就是穿红、扎红,至今犹然。现实生活中,人们以“本命”为说法更为流行一些。这主要不在于它的简略,而在于它与属相正好对接。属相十二年轮一回,本命年自然地是十二年一遇。本命年系红腰带辟邪免灾、好运缠身是中国民俗自古以来的传统。
   据传说,“年”是一种凶狠的食人猛兽。当“年”选择一个黄道吉日出来吃人时,人们就将门庭贴红对联,门前搭红彩门,窗棂挂红帷幔,新郎、新娘送亲和迎亲的姑娘,全身是红装,东、西、南、北、中,处处是红色海洋,而这个“年”天不怕地不怕,但怕红色。当它看到红色时吓得四处逃窜,累死在山崖。人们从中悟出一个理:红色可以避免邪恶和鬼怪,崇红习俗在稷王山下六十余个村落悄然兴起,继而传布天下,世代传承。
   本命年系红腰带的风俗源自汉代光武帝刘秀。据史书记载,自汉武帝赐名“闻喜”始,闻喜设六个兵防,其中景山(汤王山)兵防是历朝历代兵家控制河东地域的必争之地。当60岁的王莽以皇后侄篡权称帝,引起战乱。公元22年,刘秀率部于今裴社乡汤王山一带与72岁的王莽周旋。当大军快到了闻喜境内,刘秀闻听当地百姓说,前面有个董泽湖,曾是舜时“董父养龙”的宝地。心怀抱负的刘秀率一小部分人马前去拜祭被困,仓促逃进附近一农舍,跟院内老者讲明情况后,老者见其人相貌堂堂,英姿威武,定非凡辈,便急中生智让其藏入厕中。晋南的民居小院,男女共用一厕,凡女人在厕时,必须在厕门示物,以防尴尬。此时,刘秀藏入其中,老者忙从他女儿的厢房中,取出一条红腰带挂置厕门,救了刘秀的命。后来,刘秀称帝,颁布凡在这一天佩系红腰带者预示着来年可避邪免灾,这一风俗在晋南便流传开来。
  12属相的生命密码
   “我们的先祖开始用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配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用来计算年、月、日、时,用来反映每个人不同的生命密码。”闫普辉说。
   岁月的舞台,一年一启一落幕。子鼠值岁,丑牛接班,寅虎继任,卯兔候补……可以说,十二生肖是古代先民有关自身生命从何而来和命运将走向何处等问题的原初见解。十二生肖蕴含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憧憬,饱含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吉祥福喜的寄托之情。它是本命年俗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
   古代的人们结婚生子后,不用户籍登记,对平民百姓来说,孩子出生那年的年号记住记不住倒是无所谓,记住孩子的属相就可以了。因此,属相起到了强化记忆的作用。
   这种对年龄特殊的记忆方法成为我国民俗文化的一大特色。由于天干十位,地支十二位,所以每过十二年就是一个小循环,每过六十年就是一个大循环 (一个花甲子)。这就是说,人每过十二年就会遇到与自己出生那年相同的属相年,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本命年。
   在传统习俗中,本命年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年份。本命年犯太岁,“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的民谣是关于本命年不甚吉利的最好写照。故民间通常把“本命年”也叫做“槛儿年”,即度过本命年如同迈进一道槛儿一样。每到本命年时,汉族北方各地,不论大人小孩都要买红腰带系上,俗称“扎红”,还要穿红背心、红裤衩,认为这样才能趋吉避凶、消灾免祸。这种习俗到今天仍在各地流行,每逢春节,市场上到处有售 “吉祥带”“吉祥结”的红黄绸带,本命年的人们将之系在腰间、手腕上,这样便可消解灾祸、化凶为吉。
  根植于民间的年文化
   随着本命年习俗的延续,本命年成为一种崇红文化。经过历代帝王的演绎,民间崇红在各族各阶层人士中形成格式化习俗。
   当2006年春晚曲艺家黄宏以小品形式把本命年红腰带搬上舞台,本命年习俗文化才被渐渐关注。闫普辉在其父的言传身教引导下,经过十几年的考察、研讨和生产,目前已有多个系列的民俗产品,并在传统民俗文化和现代生活之间架起了一座时尚的桥梁。
   本命年文化是重要的民俗文化组成部分,它既是民间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也是一种大众文化。“要真正保护好年节文化,就要将其藏之于民,让它活在老百姓的生活中,渗透到民众的生产、生活和记忆之中,使人人爱护它、珍惜它、尊重它,成为中华民族的灵魂与魅力。”闫普辉在申请省级非遗时写道。
   本命年习俗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性、活态性、传承性、民族性等特点,通过对本命年民俗文化的整体保护,可以让中华的本命年习俗文化,得到全世界的认可,让中国民间传统的本命年民俗文化承载着中华的文明,传向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