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8年05月21日
非遗在山西

尧的故事 在这个村里世代传说

  【非遗档案】
  尧的传说
  时间:2008年
  级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批)
  类别:民间文学
  编号:Ⅰ-35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绛县
  
  本报记者 曹慧茹 整理
   尧的传说是山西省绛县汉族民间传说之一。尧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圣王,根据山西省绛县尧寓村村民世代传说和有关文献记载,尧王出生在尧寓村。后代传说他号陶唐,姓伊祁氏,故亦称为唐尧。《尚书》和《史记》都说他名叫放勋。
   尧寓村存有的古石碑、庙宇等遗址及遗迹,据说都与尧王有关。每处关于尧王的民间传说内容都十分丰富,情节也曲折动人,代表作品有《尧王兴拜年》《埋人的说法》《娥皇女英拜寿》等。
   2008年,尧的传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帝尧放勋
      分布于山西绛县的“尧的传说”内容丰富,从尧王的出生到他政治生涯、家庭生活等等,涉及诸多方面,在当地民间代代相传,并在传播过程中逐渐附会和融合了一些与本事相关联的事件、人物、故事,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尧父相传为帝,母为陈锋氏女。帝乃黄帝曾孙,在位70年,“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卒后由尧之异母兄挚继位。挚在位9年,为政不善,而禅让于尧。
   晋皇甫谧 《帝王世纪》说:“尧都平阳,于《诗》为唐国”。以后历代有“尧都平阳”之说。平阳即今山西临汾市,《诗经》中所说的唐国即在山西境内。今临汾尚存始建于晋代的尧庙以及唐代修筑的尧陵。
   尧的品质和才智俱是非凡绝伦,“其仁如天,共知(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所以他即位以后,局面大变:举荐本族德才兼备的贤者,首先使族人能紧密团结,做到“九族既睦”;又考察百官的政绩,区分高下,奖善罚恶,使政务井然有序;同时注意协调各个邦族间的关系,教育老百姓和睦相处,因而“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天下安宁,政治清明,世风祥和。
   《史记》中记载,尧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古昔圣王
   传说在尧的时代,首次制定了历法,这样,劳动人民就能够依时按节从事生产活动,不致耽误农时。汉民族是农业垦殖历史悠久的民族,对农时十分重视,故《尚书·尧典》对此有详细记载。《尧典》上说:尧命令羲氏、和氏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情况制定历法,然后颁布天下,使农业生产有所依循,叫“敬授民时”;派羲仲住在东方海滨叫旸谷的地方,观察日出的情况,以昼夜平分的那天作为春分,并参考明星的位置来校正;派羲叔住在叫明都的地方,观察太阳由北向南移动的情况,以白昼时间最长的那天为夏至,并参考火星的位置来校正;派和仲住在西方叫昧谷的地方,观察日落的情况,以昼夜平分的那天作为秋分,并参考虚星的位置来校正;派和叔住在北方叫幽都的地方,观察太阳由南向北移动的情况,以白昼最短的那天作为冬至,井参考昴星的位置来校正。二分、二至确定以后,尧决定以366日为一年,每三年置一闰月,用闰月调整历法和四季的关系,使每年的农时正确,不出差误。由此可知,古人将帝尧的时代视为农耕文化出现飞跃进步的时代。
   尧的时代也不是尽善尽美。
   在诸子书中,还有关于帝尧武功的传说,文治和武功俱臻美备,方见得尧之所以为古昔圣王。《吕氏春秋·召类篇》说:“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曾讨伐过南方的帮族,并亲自出征作战。《淮南子·本经训》说:“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派羿将那些野兽杀死,并射落九日。据说人们对尧为民除害的举措十分感激,所以拥戴他为天子。羿射九日”已是神话,不过其中称颂尧“兴利除害,伐乱禁暴”的意思,确实是推崇帝尧安邦治国有道,不但文治昌明,而且武功赫奕。
  禅位于舜
      尧的传说最为人们称道的,是他不传子而传贤,禅位于舜,不以天子之位为私有。尧在位70年,感觉到有必要选择继任者。他早就认为自己的儿子丹朱凶顽不可用,因此与四岳商议,请他们推荐人选。四岳推荐了舜。尧决定先考察一番,然后再行决定。
   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从两个女儿那里考察他的德行,看他是否能理好家政。舜和娥皇、女英住在沩水河边,依礼而行事,二女都对舜十分倾心,恪守妇道。
   尧又派舜负责推行德教,舜便教导臣民以 “五典”——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美德指导自己的行为,臣民都乐意听从他的教诲,普遍依照“五典”行事。
   尧又让舜总管百官,处理政务,百官都服从舜的指挥,百事振兴,无一荒废,并且显得特别井井有条,毫不紊乱。尧还让舜在明堂的四门,负责接待四方前来朝见的诸侯。舜和诸侯们相处很好,也使诸侯们都和睦友好。远方来的诸侯宾客,都很敬重他。
   最后,尧让舜独自去山麓的森林中,经受大自然的考验。舜在暴风雷雨中,能不迷失方向,依然行路,显示出很强的生活能力。
   经过三年各种各样的考察,尧觉得舜这个人无论说话办事,都很成熟可靠,而且能够建树业绩,于是决定将帝位禅让于舜。他于正月上日 (初一),在太庙举行禅位典礼,正式让舜接替自己,登上天子之位。尧退居避位,28年后去世,“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其为深挚。
  山西遗迹
      山西绛县尧寓村位于县城南4公里处,村中建有多座庙宇,如尧王庙、全神庙、三官庙 (尧舜禹)、娥皇庙、女英庙等,还遗留有“陶唐遗风”“巍严配天”石匾,“创建寨记”“古驿道碑”石碑等文物,这些历史遗迹都在叙说着一个主题,即尧王曾带领部落在此地生产、生活过。据悉,绛县尧寓村现存“唐尧寓处”古碑,碑左上方阴刻“大晋永和二年”孟春立,距今1600多年,为当时中国农村最早的石碑之一。右下方阴刻 “大清康熙五十四年重刊,邑庠次贡王民仰书”。碑高90厘米,宽48厘米,厚23厘米,顶呈半圆形。此碑为砂质岩,原正面刻字风化,后用背面阴刻原字体,碑文为清代重刊。
   还有“陶唐遗风”石匾,于清乾隆七年三月初三,悬嵌于尧寓村古城门楼之上。长143厘米,高58厘米,厚度不详。“巍严配天”石匾原镶嵌在南尧岭全神庙山门之上,现庙宇塌毁,遗址尚存。石匾长138厘米,高63厘米,厚12厘米,阴刻“巍严配天”四字,其中“天”,正是“尧天”的简略。“创建寨记”碑刻于明崇祯六年,碑高150厘米,宽62厘米,厚20厘米。碑文为:绛邑南古帝尧寓后传……山前涑水河中南有……凿晋唐尧寓处为此庄之祗以得名也。此碑原在东尧岭尧王庙内,现存尧寓村。东尧岭尧王庙遗址,在尧寓村有娥皇、女英庙遗址,在尧王山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三尧岭有古灰坑、古陶窑、灰层、灰舀遗址多处。
   据悉,尧寓村出土文物100余件,有石锄、石铲、石斧、石锛、石针、石刀;陶器有陶豆、陶鬲、陶盘、陶并、陶杯、陶斛等。出土夹沙陶片数千片,完整陶器数件。这些都充分证明,远古时期尧王曾带领大部落在此地生产、生活,治国安民。
   千百年来,尧王传说不断丰富和完善,并以此附会出许多风物景观,如尧王用过的石椅石桌、尧王洗澡潭、尧王祭天坛、尧王点将台、尧王祭天塔、南天门、锅锅门、青龙岗等等。这些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经过数代村民的演绎、创作,生成了以尧王热爱百姓、文治昌明、武功韬略、才智绝伦为主要内容的故事群。
   另外,绛县尧寓村延续数百年而不衰的春秋大祭,也使得尧王传说、历史风物和民俗信仰三者不断地良性互动,以尧王传说为背景的各种艺术形式的介入,反过来又推动了传说在民众中的传播。
   作为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最古老的圣君之一,尧王的种种传说寄托着民众对于清明政治、太平世界的美好向往,这就使得种种尧王的遗迹和传说具有了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也反映出深层的民族文化心理。对这些传说进行整理研究,不仅可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