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8年05月24日

扶贫“宣传员”一年写报道200多篇

  本报记者 吕汉富
   灵丘县民政局的青年科员杨振洲,借调到灵丘县脱贫攻坚指挥中心后,工作积极、务实,既是驻村工作队的一名好战士,也是脱贫攻坚战的宣传员。他在脱贫攻坚指挥中心撰写文件、宣传报道过程中,认真发掘脱贫典型,把全县12个乡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通过“灵丘扶贫”微信公众号,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宣传报道。一年多时间,他共参与撰写各类扶贫宣传报道达200余篇,其中有不少报道被《人民日报》等国家级、省市级媒体刊登转发,为灵丘县脱贫攻坚事业贡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力量。今年4月,他被大同团市委授予“大同市十大脱贫路上好青年”荣誉称号。
  采访写稿不过夜
   2015年8月,杨振洲主动请缨,积极加入到灵丘县民政局驻白崖台乡东长城村驻村工作队。驻村伊始,为了能够及时真实详实了解和掌握村里的实际情况,他与工作队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村头巷尾进行调查摸底、了解贫困现状。为了让群众真正了解扶贫、理解扶贫工作,他与村两委干部一起,挑灯夜战分析现状,为贫困户如何增收绞尽了脑汁,在充分考虑村情和群众意愿的前提下,确定了村里的产业发展项目,养殖牛羊猪,种植中草药。
   2016年12月,灵丘县率先在全市成立脱贫攻坚指挥中心,杨振洲也从一名驻村工作队员转变成为一名全县脱贫攻坚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主要从事撰写文件、宣传报道等文字性工作。
   2017年初,县领导为了在全县范围内营造全社会关心扶贫、参与扶贫的脱贫攻坚大格局,要求把全县12个乡镇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通过“灵丘扶贫”微信公众号在全县范围内宣传报道。在分管领导的带领下,他们每天白天深入贫困村,与老百姓深入交谈,了解村里的帮扶成效,发掘脱贫典型等典型经验。
   经常下乡一天回到家已经深夜了,为了能够将白天采集的信息编辑成文章及时上传到微信公众号上,不管晚上回家有多晚,杨振洲都要马上对一天的工作进行整理编辑,并传给分管领导进行审稿。他说:“看到这些文字,就像是自己也亲身经历了一样,很有成就感,也就不觉得累了。”经过他和同事们的努力,社会上关心扶贫的人多了,参与扶贫的人多了。同时,通过他的手编辑的扶贫典型经验,也为灵丘县以及外县攻坚战线上的战友们提供了参考。据不完全统计,一年多的时间,他共参与撰写了各类扶贫宣传报道200余篇,其中被《人民日报》、《中国妇女报》、新华网、《中国扶贫》等国家级省市级媒体刊登转发。
  态度决定一切
   文件起草编辑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杨振洲经常说,你偷懒欺骗工作,工作就会欺骗你。为了能够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在用词上反复斟酌、考量,在段落布局上不断调整。他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不管是报告汇报还是简报讯息,都力求做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有一次,一篇材料里的一段文字,怎么调整也不满意,千余字他反复进行修改,最后用了将近2个小时的时间,一直加班到深夜。
   因为经常会接到紧急工作任务,加班成了家常便饭。杨振洲经常开玩笑说,哪一天要是不加班,就感觉不正常了。一直以来,家人都非常支持和理解他的工作。孩子还小,每个月都要去防疫站接种疫苗,他一次也没有陪孩子去过,只有妻子陪着去,接种完了,孩子疼得哭了,其他孩子马上就能得到父母的爱抚和关心,而他却已经在单位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了。平时还好说,尤其是在孩子生病的时候,他也不能陪伴在身边,经常还得麻烦自己的父母、亲戚朋友帮忙。他的妻子这样说,他错过了孩子许多成长的关键时刻,不知道孩子哪天会坐的、会走的、会叫爸爸妈妈的。

2022-02-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