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8年05月28日
浇地不发愁 光伏致了富

国家电网“照亮”老区未来

  本报记者 赵伟 通讯员 陈爱红 冉涌
   5月19日清晨,永和县乾坤湾还笼罩在吕梁山薄薄的雾气中,驱车行驶在前往阁底乡于家咀的蜿蜒山道上,昔日油灯如豆的革命老区发生的变化尽收眼底。这个拥有135户居民、370余人的小山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去年,伴随着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有序推进,永和县实现了机井通电全覆盖,电动机井浇灌了庄稼人脚下的每一片耕地。在于家咀,一场助力老区发展的贫困突围就此展开。69岁的于三成任该村党支部书记已经24年,亲历了农田机井通电全过程。
  1532户居民受益
   “以前浇地得几个好劳力把水泵抬到黄河边抽水,费时费力还不安全。”于三成回忆过去浇地的日子直摇头,“现在好啦,村村通上动力电,电闸一合水就来。”得益于电力保障的到位,村民于有喜的十余亩西瓜地能收入四、五万元。安全便捷的灌溉模式让他倍感省时省力:“种多少地我都不嫌累。”
   “电好了,真的晒晒太阳就能挣钱?”曾经,南庄乡郭家村村民白双红向前来勘测线路的永和县供电公司技术员说出了自己的愿望,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开心地笑了。
   白双红的愿望也是众多老区百姓的期盼。2017年,该公司积极落实扶贫攻坚战略部署,开展 “国网阳光扶贫行动”,为郭家村新增了5台变压器,有力地支持了该村的经济发展。白双红开心地算了一笔账:“新建的100千瓦村级光伏发电站并网后,预计年发电量15万度,每年至少收益14.7万元。”他说:“这一切,都离不开农村电网基础设施的完善。”
   到2018年4月底,该县装机总容量达10581.2千瓦,总计发电量900.39万千瓦时,受益居民 1532户,一跃成为临汾市光伏发电并网户数第一县。
  5天完成沿黄公路架设
   4月12日深夜,永和县南庄乡刘家山村一片寂静,但此时却从山顶上传出号子声。7名员工在整齐的号声里,一点一点的合力将电杆立起。
   公司运检部工程负责人毛小斌说,由于沿黄扶贫旅游公路位于山顶,道路崎岖,供电设施大多是靠人拉肩扛运送到山顶。接到任务后,他们从现场勘查到确定施工方案,再到电杆运输、组立、导线架设,仅用了5天时间,就完成了新旧线路倒接,为沿黄公路架设10千伏线路10800米,确保了工程用电。
   沿黄扶贫旅游公路是临汾市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公路建成后,将连接黄河沿岸永和乾坤湾、红军东征纪念馆、吉县人祖山、壶口瀑布等40多处景点,带动沿黄旅游业的发展。预计到2020年可扶持200个贫困村通过发展旅游脱贫致富,惠及沿线贫困群众10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