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8年06月07日

山西多了两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本报记者 李艳艳
   虽然年龄不同、家乡也不同,但这两位山西志愿者都干了“救人”的大好事。6月5日、6日,51岁的长治“大叔”杨云龙和在太原工作的28岁中医大夫马旭凯分别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捐献了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最终实现了“救人”的心愿,他们的行为为上海和北京的两名白血病患者带去了“生”的希望。
  成功配型
   杨云龙是一位保健品行业从业者,也是一位坚持无偿献血15年的爱心人士。
   9年前,杨云龙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可是配型成功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我国每年有数万人罹患白血病,而在非血缘关系的人群中,能够匹配的概率只有万分之一到十几万分之一。根据相关规定,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最高年限是55岁。“我今年已经51岁,在加入捐献队伍之前,我以为自己没有捐献机会了。”杨云龙说。
   今年4月,临近捐献年龄上限的杨云龙,突然接到省红十字会的电话通知,称他与一名白血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型号相吻合,询问他是否愿意捐献。听到此消息,杨云龙丝毫没有犹豫就答应了。通过初配型、高分辨检测、全面体格检查,最终确定了捐献日期。6月1日,杨云龙从长治来到太原,开始注射动员剂,为正式捐献做准备。
   捐献当天,躺在采集床上的杨云龙,始终面带笑容,显得格外轻松。
   “身体没啥不舒服的感觉,而且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也有好处,还能帮助别人,对我来说也算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杨云龙说。
  兑现承诺
   在杨云龙捐献的过程中,有一个年轻小伙子始终陪在一旁,他正是将于6月6日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的28岁中医大夫马旭凯。
   6月6日,马旭凯也在采集室完成了采集,用于救助在北京的一名7岁男童。
   2014年,还在读大学的马旭凯志愿加入中华骨髓库。“既然当初许下承诺,就一定要履行。”马旭凯没有犹豫,立刻给出了肯定的答复。体检的整个过程,马旭凯都一直很关注,并经常询问工作人员体检的结果如何。
   “我是医生,非常清楚造血干细胞捐献对身体并没有任何伤害,而且医生救死扶伤是天职,只不过这次是用另一种方式,去挽救他人生命。”马旭凯说。
   当得知受捐方是一名在北京住院的7岁小男孩时,马旭凯说:“我能带给他的儿童节礼物,就是一份‘生的希望’,希望这个孩子还有很长的岁月去经历和享受人生。”
   据悉,两名志愿者采集结束后,这两份带着浓浓爱心的“生命礼物”,将于采集当晚运抵并移植到患者体内。而杨云龙和马旭凯分别成为山西省第152例和15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