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8年06月22日
开足体育课程 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 保证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

山西为学生定出“体育课程表”

  本报记者 张树志
   6月21日,山西最新发布《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按照《意见》,到2020年,全省初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工作推进机制,学校开足体育课程,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落到实处,各地加大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力度,在安排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本级财力时要对学校体育给予倾斜。
  完善体育课程
   《意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体育课程。其中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大学一、二年级本科学生开设不少于144学时(专科生不少于108学时)的体育必修课,每周安排体育课不少于2学时,为其他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选修课成绩计入学生学分。
   对于体育特色学校、传统项目学校,可适当增加体育课时。科学安排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兴趣、养成锻炼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线,鼓励学校结合自身情况,突出地方特色运动项目,开发校本课程,提高学生专项运动能力。普及校园足球,示范带动田径、篮球、排球等其他体育运动项目发展,进一步挖掘整理富有山西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充实和丰富体育课程内容。
  强化课外锻炼
  按照《意见》,学校要将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和时间安排,合理衔接体育课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落到实处。建立学生体育锻炼制度,幼儿园要保证幼儿的室外活动时间,中小学校要组织学生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寄宿制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及环境安排每天出早操,高等学校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锻炼,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要自觉安排体育锻炼时间。
   此外,以中小学为重点继续深入推进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充分发挥省内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校的引领作用,坚持开展阳光体育冬季长跑等群体活动,形成覆盖校内外的体育锻炼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全民健身活动,中小学校要合理安排家庭“体育作业”,逐步形成家庭、学校、社区联动,共同指导学生体育锻炼的机制。
   学校要通过组建运动队、俱乐部、体育社团和兴趣小组等形式,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余体育训练,一方面为学生建立专项运动技能的学习平台,为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提供成才路径,另一方面为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奠定基础。
  完善体育招生
   《意见》明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全省关于招生入学的各项政策规定,积极探索完善各学段有机衔接的体育考试招生鼓励办法,激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长期系统地参加体育项目的学习和训练。在科学设计、合理规划区域内体育特色学校布局基础上,适度扩大足球、篮球、排球项目招生计划。允许体育特长生合理流动,获得良好的特长发展环境,确保学校体育后备人才梯队建设。
   在中考体育测试方面,内容要与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接轨,逐步增加足球、篮球、排球和游泳等项目作为选考科目,并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权重。2020年,将体育测试纳入高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并将体育成绩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高等院校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依据。学校体育测试要充分考虑有运动障碍学生的特殊情况,体现人文关怀。修订体育本科专业学生普通高考体育测试办法,提高专项运动技能考核要求。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