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8年06月25日

2018年山西中考试题“新”解

“读”出的中考成绩
  本报记者 田凤凤
  语文:以“读”贯穿全卷化学:通过阅读走入知识世界物理:实验题中渗透“阅读元素”数学:考查学生数学阅读素养的发展水平历史: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综合阅读能力思品:活动建议、阅读能力、PISA理念……英语:阅读选择、阅读还原、阅读填表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18年中考的关键词“阅读”,没有阅读能力,读不懂题,自然答不好题,当然就没有高分,与优质的学校无缘。山西省义务教育中心主任李萍在2017年中考时候就提到,阅读能力是未来试题六个维度之一,甚至可以说决定了一个孩子的成绩。
  语 文
  “读”贯穿全卷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志达中学教师李强,在解读中考语文试题时表示,2018年山西中考语文试题,紧扣时代脉搏,贴近现实生活,关注学生成长,在2017年试题的基础上,继续以“读”贯穿全卷,读写紧密结合。在加大阅读量的同时,稳中有变,亮点颇多。
  传统文化
   读的内容是什么?
   李老师说,首先是传统文化。
   今年第1题是朱熹的 《劝学诗·偶成》: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考查点不单是用楷书抄写,还要求辨识书法字体。可见,作为传统文化的书法知识,不仅成为保留题型,还有了进一步的考查力度。
   再有就是“初心”的题干表述,既结合了语文学科特点,又切合生活实际。第6题和第7题,看似是写自己对阅读的体会,其实“我觉得阅读是……”的小议论文写作,更是对学生读书兴趣的培养。第12、13题,选用课外古文王国维《人间词话》中严沧浪《诗话》对“境界”的理解,难度适中。
   这一系列题型的设置,充分体现了命题者让传统回归语文,让德育影响学生的先进理念。
  经典名著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山西中考语文试题向来注重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多考生拿到卷子第一感觉就是,好多试题创设的情境,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遇到过。如第5题,考查名著《朝花夕拾》,选用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父亲的病》《阿长与<山海经>》,采用了思维导图的形式,分别从题目、内容、主题方面设置考点。
   学生的答题过程,不仅是对旧知识的回忆,还有对新的学习方法的了解,这对学生将来的语文学习有极大帮助。
  化 学
  “读”科普读物
   太原外国语学校教师李瑜在今年的试题分析中表示,今年我省中考试题结构新颖、题型多变、情景真实、思维开放、阅读量足够、特色体现充分。学生感觉题不难,很贴近生活,但是需要特别细心审题。
   2018年考题的出彩之处还是延续了科普阅读这一特色。如第26题,通过科普阅读展现我国能源的状况,树立家国情怀,实现文化传承,体现学科渗透。通过阅读走入知识世界,培养科学情怀,领悟科学学习方法。最终让学生热爱阅读、学会阅读,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物 理
  “读”实验背景
   太原市杏花岭区教育局教研室物理教研员杨辉霞提到,中考试题着力考查阅读能力,引导教学中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今年试题除了设置科普阅读题外,开始把阅读能力的考查向全卷渗透。如:以刚发生的“嫦娥4号”探月工程为情境考查阅读能力,继承以往阅读题的命题风格,实验题中渗透“阅读元素”使得探究过程更真实,更能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数 学
  “读”数学故事
      太原市教科研中心教师石颐园举例说,在第21题,学生阅读材料匈牙利数学家的故事中,完成菱形有关知识的考查、进而要求补全解题步骤。这样既注重考查学生菱形的性质和判定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考查推理能力、几何直观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同时在补全解题步骤的问题中,考查学生数学阅读素养的发展水平,突出了“表达、交流、共享”这个命题特点。
   今年的试题在考查学科素养方面也颇有特色。例如第22题以直角三角形为载体,设置构造正方形、矩形等问题,并且让学生在图形旋转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几何直观、创新意识。这样的试题能够引导学生平时养成重视过程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形象。
  历 史
  历史:“读”身边历史
   太原市第三十九中学校教师武燕珍,试题密切联系时政热点,体现了不回避热点,从热点中考查学生对国内外重大时事、国家建设和发展、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社会问题的理解。
   如所用素材,法国举办孔子文化展、南海海域阅兵、港珠澳大桥、亚洲博鳌论坛等,充满时代气息。特别是第19题任务一,通过设计游学路线的活动,运用乡土话题、历史遗址遗迹等素材,营造一个具体生动的特定历史场景,并将课标的考查知识点融入其中,形成情景交融、立意新颖、题面活泼的试题。让学生“触摸”身边历史,家国情怀的渗透做到润物无声。
   2018山西中考历史试题既是知识与能力的载体,也是思维方式的体现。试题注重将考查的知识点落实到情境中,着力引导一线教学由“提供结论”转为“问题导学”,尊重并鼓励学生对世界探索求知,避免过早用静态知识堵塞学生对真理探求的好奇之路。让教学远离“死记硬背”,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综合阅读能力,是今后教与学中需要重视的方面。
  思 品
  “读”图时代
   太原市迎泽区教育局教研室政治教研员吴建平说,2018年思想品德试题仍以培养和考查学生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为总目标,坚持稳中求变的原则,在取消科目说明的前提下,倡导遵循课标,但又创造性地使用课标;用教材考,但不是考教材的理念,并继续强调开放探究、活动建议、阅读能力、PISA理念、学科素养、表达交流共享六个维度。
   今年的不确定性结构在这方面有了新突破。如第14题,对某教材上的一幅插图进行探究。第一问是对插图反映场景的判断,第二问让学生从法律专业角度对其进行修改。这一考查方式要求学生在读图过程中,既要关注细节,又要具备专业的法律素养,对教材插图进行修改。同时又是对学生质疑批判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可谓一石三鸟。
  英 语
  “读”不完的阅读理解
   “今年的题真好,只要平时注重阅读和积累,关注生活,勤于思考,答题一点儿不费事。材料选的很用心,从中我还学到很多知识,很多内容都让我加深了对生活的理解。而且话题也很时尚,我感觉自己都out了。”这是一位中考生对试题的评价。
   太原市尖草坪区教研室教研员胡亚蓉说,原先的阅读理解(一)和阅读理解(二)合二为一,语篇排列从A—E,使阅读部分形成一个整体,学生答题更连贯。同时,五篇阅读题型的设置由易到难,分别为信息匹配、阅读选择、阅读还原、阅读填表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具有层次性。除了获取信息、转换信息等浅层的阅读理解外,还涵盖了词义理解、分析信息、概括归纳信息、自主表达等深层理解能力的考查,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