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8年08月02日

教育均衡解锁孝义百姓“幸福密码”

  本报记者 郭丽菲
   又到一年入学季,省城太原的许多家长开始为孩子的择校问题愁肠百结。而远在吕梁山区孝义市阳高镇的一群乡村孩子,却为在家门口上学自豪不已。
   因为这个山村小学的孩子们,已经连续两次在全市校园文化艺术节上获得合唱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既然家门口能上好学校,何必跑到外面去。”这是孝义市许多家长的口头禅。他们的幸福感来自于孝义市近年来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仅让孩子们“人人有学上”,更要“人人上好学”。
  “孝义现象”声名远播
   2017年年末,一次全国性的会议,令“孝义现象”声名远播。
   2017年12月7日,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施部署会在孝义召开。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对孝义义务教育进行调研后感慨,近年来,素质教育落地难、学生课外负担重、教育资源不均衡等我国义务教育改革面临的难点和痛点,一直未能真正破题,“我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自此,“孝义现象”开始领跑山西,辐射全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从 “广覆盖”向“有质量”迈进,既是百姓的新期待,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孝义教育从“人人有学上”到“人人上好学”,实现优质均衡发展,离不开历届孝义市委、市政府对教育的超前谋划及优先投入,离不开历任局长及校长、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提升,离不开尊师重教的氛围营造。
   在孝义,教师是一个人人羡慕的职业。他们的职业自豪感来源于社会的尊重和良好的待遇。
  每年500万送教师外出“取经”
   “只有见多识广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有见识的学生。”孝义市教育局局长田曜如是说。
   据介绍,从2012年起,孝义这个仅有49万人的县级市每年财政单列500万元作为教师外出培训专项经费,到如今,已有5500余名教师赴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教育先进地区学习培训,占当地专任教师的90%以上。
   为了让当地教师得到最好的培训,教育局领导带队多次奔赴上海、北京等地的师范类高等院校考察,最终确定与北京师范大学联手实施为期3年的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工程,内容包含“中小学校长领导力提升”“中小学名师培养”和“骨干教师高级研修”3个子项目。
   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在践行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过程中,孝义市委、市政府积极引导校长做一名专家型校长,做新时代的 “教育家”,聘请省内外教育专家、名校长、名教师对校长进行任职前评审,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学校教职工、学生家长、在校学生等对校长任职前的履职情况进行评议。以注重实际、注重专业的选拔任职机制保证校长具有较强的课程领导力和较丰富的管理经验,更有利于推动学校的内涵特色发展。
   对于校长要做新时代的“教育家”,孝义九中校长张亚雄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说:“经过几年的外出培训、交流、学习,校长、教师最本质的变化就是对教育的理解,用恰当的方式打开孩子们心灵的大门,然后引导孩子,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这是教育的本质,它比给予学生知识更重要,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火把,我们要去点亮它,而不是去填充它。”
   如今,孝义市多名校长被全国和山西省教育学会评为“全国名优校长”“三晋名校长”,1200余名教师荣获“省教学能手”“省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一批在全省有影响力的校长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课改百花齐放 打造魅力课堂
   老师“下海”了,学生才能“上岸”。为减轻学生学业课业负担,解除教师教学困惑,孝义市大刀阔斧进行教研课改,“人人搞研究、人人做专家”,将总课题细化到各学科的不同课型,提出了127个子课题,以小课题研究推进大课题突破,打造“魅力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孝义九中“三段四步”语文导学模式、“三图法”地理导学模式,崇文街小学识字课“四步教学法”、精读课“四段式教学法”等,经过改革,孝义市探索出24种课型、33种教学模式和策略,各学校都开发出了适合学科、课型的个性化多样化的课改模式,总结提炼出低负高效的教学模式群,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如今,在孝义,规模以上学校的校本课程多达几十种,可以最大限度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成长需求,舞蹈《春之韵》等数十个文艺节目、300余人次在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奖;振兴街小学在“2017年世界机器人大赛暨RoboCom国际公开赛”中获二等奖;府西街小学机器人代表队参加世界教育机器人大赛(WER)2017赛季世界锦标赛上荣获两个一等奖;青年路小学足球队、孝义六中足球队、孝义中学男足、孝义二中女足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尤其是孝义中学男足、孝义二中女足连续四年代表山西省参加全国中学生足球锦标赛取得名次。
   厚实的基础教育,结出硕果,为孝义学子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出路。孝义小子辛鹏凭借足球特长踏入清华校门,还有56名学生通过足球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孝义的武术、乒乓球、跳绳、科技等诸多项目在全省乃至全国比赛中屡次获奖。
  家门口享受良好教育
   在孝义市下栅中心校美术课堂,学生们正围着石膏像作画,校长范善兴介绍:“现在周边26个自然村的孩子都集中在这里上学,做梦也没想到,农村的孩子能用上这么先进的教学设备。”
   在孝义市,乡村教育不再是“薄弱”的代名词,反而变成县域教育的亮点。
   阳高小学的孩子们之所以能连续两次在全市校园文化艺术节上获得合唱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就是因为他们拥有一位优秀的音乐教师。
   2012年,高番平大学毕业后来到孝义市高阳小学担任音乐教师,在这个山沟里一待便是六年。坚持扎根山村小学,不仅仅是情怀,更多的是希望。孝义市近年来的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让乡村教育面貌焕然一新,让家长、学生和老师都看到了希望。
   曾经是“村村有学校,少见读书郎”,如今却是,乡村处处书声朗朗。
   随着孝义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和新农村建设,城乡学校从硬件到师资的差距不断加大,农村学校规模严重萎缩。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孝义通过“资源重组”打造“全市一盘棋、城乡一体化”的教育格局。
   同时,为避免“学校建起来,学生流失走”造成资源浪费,该市由教育局牵头,联合规划、国土、各乡镇,组织专门人员,对所有学校地理环境、办学条件、覆盖人口及服务半径进行细致调研,根据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及全市学龄人口变化趋势,按照“初中向城区及城郊集中,小学向中心村集聚”的思路超前谋划。
   “十二五”以来,该市先后稳妥地撤并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点110所,增加城区学校3所,扩规城郊学校4所,每个乡镇保留了1-2所初中或九年制学校、1-4所完全小学或教学点,形成了全市城区学校布局合理、农村教育形态完整的教育布局,实现了布局调整与方便群众入学需求的有机结合。
   两个国标200米和400米的塑胶跑道操场;先进的体育馆、教学楼、实验楼、公寓楼、餐厅;高配置的理化实验室、通用技术教室;标准的男女浴室和卫生间……
   这是距城区15公里,离城区最远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孝义市大孝堡乡东盘粮村的胜溪新村九年制学校所拥有的配套设施。
   该校校长杨建文介绍:“这所学校是孝义市根据大量村办小学规模萎缩、学生流失的实际,将周边的7个村办学校和1所初中合并,引导当地民营企业家捐资1.3亿元修建的一所高标准农村寄宿制学校。”
   农村学校建设水平全面赶超城区学校,家门口就能享受良好的教育,谁还会去择校?
   “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十九大报告给教育的新定位、新目标。孝义市正通过不懈努力向着这一目标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