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8年08月17日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煤老大”变身生态大县

——改革开放40年来灵石县在转型中实现新成就
  本报记者 张云鹏
   8月15日,在灵石县韩信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金钱豹悠闲地在保护区内散步,而以前从未在该县出现过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褐马鸡,则在树木间展翅滑翔。这是灵石县改革开放40年来生态文明建设丰硕成果的有力佐证。
   当日,记者从灵石县委、县政府召开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40年来,该县加速扭转“一煤独大”的格局,全县经济快速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生态明显改观,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明显提升。
  经济快速增速转型效益显现
   1978年以来的40年,是灵石县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40年。全县生产总值 (GDP)由1978年的5944万元跃升至2017年的226.2亿元,人均GDP由1978年的304元攀升至2017年的83162元,工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1386万元增加至2017年的128.3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978年的660万元猛增至 2017年的16.1亿元。
   这 40年也是灵石转型发展迈出重大步伐的40年。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978年的18.6∶57.9∶23.5调整到2017年的2.2∶65.3∶32.5,二产、三产比重分别提高7.4个百分点和9个百分点。特色农业蓬勃发展,全县已形成以核桃为龙头,中药材、规模养殖、设施蔬菜为补充的现代农业体系。核桃总面积达到30万亩,总产量1300万公斤,被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中药材从无到有,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建成万只以上养鸡场31个、千头以上养猪场21个,肉蛋奶年产量超过5万吨。设施蔬菜总面积5900亩,年产量3.9万吨;全县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到47个,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达到3.5亿元。新型工业不断壮大,“一煤独大”的格局加速扭转,非煤产业增加值占到工业增加值的19.3%,装备制造、铝工业、电力等产业已成为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旅游产业提档升级,石膏山、红崖峡谷进入4A景区行列,静升古镇王家大院5A景区创建全面启动,2017年全县游客接待人数、旅游综合收入实现“千万百亿”目标。
  民生持续改善群众安居乐业
   数字是最好的证明:2017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366元,是2001年的8.7倍,年均增长1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052元,年均增长14.4%;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从1978年的16.3元增加到2017年6.5万元。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极大改善,电视机、电话、汽车、电脑、空调等耐用消费品进入寻常百姓家。深入实施脱贫攻坚,1个省级贫困村成功“摘帽”、5865人如期脱贫、1229人完成易地搬迁,贫困发生率由6.6%下降到3.3%。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五险”参保人数达到19.5万人次,城乡居民医疗参保率达到99.7%,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连续14年上调。
   该县社会事业同样取得长足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全县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72所,在校生达到5万人,乡镇中心幼儿园实现全覆盖,2018年高考达线人数1630人,创历史最好水平。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全县拥有卫生机构488个、病床1081张、卫生技术人员1526人,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达标率98.3%,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明显下降。县图书馆、文化馆成功创建国家一级馆,全县12个乡镇、3个城区综合文化站全部建成,287个行政村和23个社区实现农家书屋、村文化活动室、农村电影放映、电视数字信号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全覆盖。县文体活动中心建成投用,“500米健身圈”、287个行政村实现健身场地器材全覆盖。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生类资金支出每年均达到财政支出的85%以上,特别是2016年以来,年投入均达7亿元以上,保障了全县水、电、路、暖等基础设施建设。
  绿化成果丰硕生态明显改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40年来,灵石县历届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着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县域生态面貌与人居环境明显改观,该县先后被授予“全省林业生态县”“山西省林业六大工程建设先进县”“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并被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
   经过40年的不懈努力,截至2017年底,全县人工造林50万亩、退耕还林24.8万亩,全县森林总蓄积量达到10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2.89%,实有林木绿化率达到60%。加大水土保持治理力度,累计治理241.2万平方公里、修建各类淤地坝52座,治理度达到62%。扎实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4181辆,取缔改造各类锅炉543台,搬迁汾河流域污染企业68户,完成汾河沿线16个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节能降耗取得显著成效,2011至2017年单位 GDP综合能耗累计下降34.9%,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79.4%。

.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