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8年08月24日
“双争双兴”青春榜样

王奎 用羊肚菌托起百姓致富梦

  本报记者 李云霞
   九年前,王奎从航空学校毕业,在成都一家飞机制造厂工作一年后,辞职回到家乡平陆端上了“铁饭碗”。后又放弃工作,帮着父亲经营砖厂。由于砖厂生意不景气,王奎又开始转型从事农业生产,种殖羊肚菌,开启了为幸福而奋斗的创业路。
  第一次8万元收入
   “羊肚菌是一种野生珍贵菌,因其菇盖表面凹凸不平,形态酷似羊肚(胃)而得名,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不仅细嫩鲜美,还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20多种营养元素。”说起羊肚菌,31岁的王奎如数家珍。
   2013年的一次同学聚会上,王奎无意间接触到羊肚菌,并对现代化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紧接着,王奎不断查阅资料深入了解羊肚菌,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引下到全国各地实地考察。2014年,王奎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拿着来之不易的菌种开始在地里试种。由于当时没有固定的种植模式和从事农业的经验,第一年出菇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但也长出了一些羊肚菌。“这一发现令我兴奋了好长时间,因为它足以证明我们当地的气候适合羊肚菌的生长。”王奎说。
   环境适宜是最好的基础。2015年,王奎开始尝试做了10亩的小拱棚。“那时候我心里没底,羊肚菌到底怎么种植,市场上没有统一的模式。”借助第一年摸索出的经验,加上与同行间的学习交流,结合羊肚菌的生长习性,王奎整天泡在田间地头观察羊肚菌的生长状况,验证它每一个生长数据。每天对待它们比对待自己孩子还要亲,熬夜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经过三个多月的精心管理,看着它们一个个破土而出,我的心情就像捡到金元宝一样,特别亢奋,身上的疲劳也烟消云散。”王奎说,当年的收入达到8万余元,第一次让他尝到栽培羊肚菌成功后的喜悦。
   2016年7月,在家人的鼎力支持下,王奎通过贷款、自筹等方式,筹集350余万元,平整了63亩荒坡地,建起80余座标准大棚羊肚菌种植基地。
  11座棚被毁
   规模扩大后,由于农业前期投入大,见效慢。资金严重短缺,羊肚菌的生长环境得不到很好的保证,专业人手严重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凸显出来,使王奎压力大增,每天都在超负荷工作。而对羊肚菌影响最大的则是气候变化。
   王奎回忆,印象最深的是2016年的第一场雪,“记得那天十点多开始下雪,而且越下越大”。在家坐不住的王奎当时就心急火燎地从县城往场里赶,“大约半个多小时,等我赶到厂里时,大棚上面的雪已经有十公分厚,棚和棚之间的雪也有五六十公分厚,棚顶上的雪已经滑不下来了”。束手无策的王奎和父亲急得一直在地里转悠,最后还是采用最笨的法子——把钢管绑到扫帚上扫雪。可是雪越下越大,根本扫不完,好几次王奎都眼睁睁看着棚在自己面前塌下来,而他却无能为力。王奎说,当时他觉得人在大自然面前真的好渺小,感到非常绝望,甚至有把那些棚全部拆掉,不愿继续做下去的想法。
   但一想到全部的家当都在这些棚里面,他十分不甘心,又硬着头皮继续扫雪。后来,工人师傅,老百姓,甚至王奎三岁的儿子也加入到扫雪行列,王奎告诉记者,在那一刻,他突然觉得不是为自己而干,在他背后还有一家人,还有当地更多依然身处贫困之中的老百姓。“等把所有的棚全部抢修完已经到了第二天中午,当时不知道雪是什么时候停的,也不记得手握着钢管是什么滋味,只知道大家身上的衣服和鞋子已经全部湿透,头发结成了冰,手和脚早已没有了任何知觉。”
   那次大雪总共压坏了11座大棚,其他的大棚只是部分受损,并没有压塌。“现在回想起来觉得也没什么,那些挫折和困难只是一种经历而已”。谈起许多不容易,王奎现在反倒觉得对自己是一种磨砺。
  30户百姓脱贫
   2017年,王奎公司的羊肚菌因喜获丰收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当时北方种植羊肚菌的很少,而王奎的种植规模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一家,亩产量也比较高,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那时候连着一星期,每天都有200多人参观学习,虽然每天都很累,有时候忙得都顾不上吃饭,但心里却美滋滋的,觉得以前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同年6月,王奎种殖的羊肚菌得到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品种认定,王奎也借机在中科院学习了一段时间,对新型农业有了更深一步的体会和理解,并且掌握了羊肚菌的精深加工生产工艺和技术。“羊肚菌生产的主要原料为农作物的下脚料,可将其变废为宝,综合利用。同时,栽培食用菌后的废料里含有大量的菌丝蛋白,是优质有机肥,可以广泛用作花卉,果树和农作物的有机肥料。这种农业生产模式是一种良性的生态循环”。王奎介绍。
   2018年,王奎的玉环食用菌种植场在产业推广过程中,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发展辐射了运城多个县区和省外多个县市,共计发展面积100余亩;在平陆当地吸引了周边60余人务工,带动3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目前王奎的公司已投资500余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部分大棚升级改造,改造升级后,能够为农村劳动力创造20余个工作岗位。
   “希望能把这一产业做强做大,带领更多的老百姓脱贫致富,实现‘两亩羊肚菌,半年可脱贫,三年达小康’”。王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