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8年09月11日

稷山召开后稷农耕文化研讨会

  本报记者 李云霞
   以 “弘扬后稷农耕文化、彰显新时代新价值”为主题的中国·稷山第二届后稷农耕文化研讨会,9月9日在后稷故里、中国农耕文化发源地——山西省稷山县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先秦史学会、吉林大学、天津师大、中国城市经济学会、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30多位历史、农业、考古、文化方面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对后稷农耕文化展开了理论研讨,开启了深入挖掘传承发展后稷农耕文化的新征程。
  积极宣传
  “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大量的古籍文献史料和遗存遗迹表明,后稷曾在当地发现粒食,树艺五谷,教民稼穑,创造了灿烂的中华农耕文明,开启了农耕文明的新纪元。近年来,稷山县委、县政府在后稷文化的挖掘上,着重对后稷教稼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稷王山的姜嫄墓、后稷陵、后稷庙以及莲花台等遗址进行了妥善保护;稷王庙的改造规划经过了有关部门批准,大佛文化园、圣王山旅游开发项目正在实施;马趵泉村、北阳城村被列为中国传统古村落;稷山板枣生产系统入选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并获批建设国家板枣公园。
   与此同时,稷山县还把后稷农耕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旅游开发、文艺创作等方方面面,在发展中充分展现稷王文化特色,编印了《美丽家园稷山县》乡土教材,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广泛传播后稷农耕文化;宣传文化部门打造了 “人文稷山”“乡风”等品牌专栏,举办了《家·春秋——稷山民俗风情实物展》和《后稷农耕文化专题书画展》等文化活动;以《天下粮仓源稷山》为题,在《人民日报》和央视上对稷山的农耕文化进行了专题报道。
  打响王牌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紧密围绕研讨主题,从“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后稷农耕文化历史地位、后稷农耕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和作用等6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交流、研讨。与会专家准确阐释了后稷农耕文化的时代价值,并对如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传承发展后稷文化,着力开发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发表了许多有见的见解和建议。
   专家和学者表示,稷山要立足区位优势,进一步激扬后稷农耕文化的源头活水,进一步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古老的后稷农耕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要理性地审视后稷农耕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潜力,对后稷农耕文化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创造性地推动农耕文化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彰显出农耕文化的软实力。
   稷山县委副书记、县长吴宣在研讨会上表示:“作为后稷故里的稷山县,有着便利的区位优势,有着特色鲜明的产业优势,更有着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我们将认真吸纳专家学者的建议和意见,进一步做好农耕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在历史与现实的发展中寻找最佳结合点,把后稷农耕文化打造成为稷山独特的精神标识,擦亮稷王文化名城这张名片,在全国打响农耕源头文化这张唯我独有的王牌。”
   据悉,此次研究会由中共稷山县委、稷山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共稷山县委宣传部、中国先秦史学会承办。中国先秦史学会名誉会长李学勤、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宋镇豪担任研讨会组委会名誉主任和主任;稷山县委书记廉广锋、稷山县县长吴宣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

/alidata/wwwroo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