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8年09月14日

灵丘 脱贫路上“娘子军”奋斗胜儿郎

  “巾帼建新功,共赢脱贫梦,参与脱贫光荣”……灵丘“娘子军”以“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的主人翁姿态,积极投入扶贫攻坚工作,共同撑起了脱贫攻坚半边天。
  转观念 换来新天地
   “我在北京当阿姨两年了,每天工作8到10个小时,每月五六千元的收入,除去生活开销,还能往家里寄四千元左右,去年贫困帽就摘了。”任二女是山西灵丘县史庄乡西玄风村村民,2016年5月,在团中央驻灵丘扶贫工作队的联系和推动下,灵丘县政府与家庭服务行业的知名平台 “阿姨帮”签约。
   加入“灵丘阿姨”进京从事家政服务后,她家的经济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今年正月,26岁的大儿子王磊顺利结婚;首付8万元在县城还买了一套98平方米的楼房。
   谈起到北京做家政服务,任二女的儿子王磊说,当初全家人和亲戚们都坚决反对。“父亲说,一个女人应该守家在地,出去打工让人笑话呢。我们觉得,妈妈文化不高,跟不上大城市的生活节奏,怕上当受骗;亲戚们私下里忠告父亲,你让老婆到北京 ‘伺候人’,她变心了,跟你离婚,你不是鸡飞蛋打了?现在穷,还是一个完整的家!”
   “怕这怕那的,都是些瞎担心。说什么出门挣钱是男人的事,女人怎么就不行呢?女人也是‘半边天’。我要不出来当阿姨,孩子能娶成媳妇,县城能买楼?”任二女如是说。
   如今,在灵丘县像任二女一样到北京从事家政服务的农村妇女已有近百人,都是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而且她们现在在北京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呼,“灵丘阿姨”,口碑是响当当的。
   转变观念,开动脑筋,不仅摘了穷帽,而且走上了富裕路。
  勇担当发展产业扛大梁
   一天脚尖不着地,电话响个不停,东河南镇下野窝村党支部书记王树琴,最近更是忙得不可开交。300亩有机西瓜进入了采摘期,订购的客商络绎不绝。
   下野窝村人均耕地虽多,但土壤沙质,肥力不够,种植传统的农作物广种薄收,一年下来也收入不了多少,另外遇上了灾情,就更别说了。不过这种沙质土壤,再加上该村日照充足的天气特点,种出的西瓜,具有沙甜多汁、清凉爽口、皮薄籽少、沾刀就裂的特点。
   为此,王树琴发动村民,搞规模种植西瓜。她从北京农科院调回了优质品种,并说服种植户在种植时不使用化肥只用农家肥。为了降低风险,王树琴动员瓜农抱团作战,成立了“老旺西瓜合作社”,注册西瓜商标 “老旺”,引进了机械栽植、膜下滴灌技术。为了提高下野窝村老旺西瓜的知名度,同时丰富该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王树琴连续五年组织举办起了老旺西瓜采摘节。
   “外地西瓜卖五六毛钱,我们老旺西瓜一直是一块钱,而且市场非常好。”“一亩地,单西瓜就收入3000多元,还不说套种在垄间的萝卜。”“村民们供孩子读书、给孩子们盖房娶媳妇都是西瓜换来的钱,现在村里几乎是家家户户种西瓜,有很多人家一种就是五六亩。”在谈起种西瓜的事来,村民争着说。
   因为突出的表现,王树琴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为了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2016年,她带领村民开始搞起来300亩黄花种植和120亩药材种植;同时引进了箱包加工厂,使村里的年轻妇女足不出村就有工打。
   如果说王树琴是灵丘脱贫战线上的新锐代表,那么刘爱莲就是一名重披铠甲再上战场的老将。已经退休的她创办了宝鼎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通过三年多的发展,合作社发展成为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017年宝鼎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周边村民增加劳务收入85万元,其中惠及贫困人员200人,工资性收入30万元。
  学技能家门口就业摘穷帽
   在武灵镇支洼村李秀兰家,七八名农家妇女说说笑笑,只见她们手上的玉米皮在手指间上下穿梭,灵活地钻来钻去,看得人眼花缭乱,不大的工夫,一件精致的艺术品便呈现在大家的眼前。
   46岁的李秀兰,去年在电视上看到了草编公益节目,便突然萌发了做草编的想法。“没人要的玉米皮,加工成篮子、坐垫等工艺品后,身价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往上翻,咱农村不缺的就是玉米皮,庄稼活多半只是春秋两季忙,农村妇女有大量闲暇时间。何不把农村姐妹们组织起来干这一行呢!”
   草编工艺对灵丘县五六十岁的农村妇女群众来说并不陌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时各类草编产品是该县外贸出口的主导产品,全县的草编产业覆盖了几个大乡镇,参与草编生产的家庭达三千户,涌现出了大量草编能手。
   有基础,有艺人,借助于妇联的帮助,李秀兰很快联系到了二三十人,并于今年2月份成立了云之梦手工技能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每周组织一次手工技能培训。老成员培训新成员。合作社成员不到半年时间,就发展到了60多人,覆盖了全县12个乡镇。
   “变废为宝,一双草编拖鞋卖50元,一顶草编草帽150多元,一个精巧的小挎包300多元。我们的产品特别受欢迎,客商都说我们的产品比其他地方的产品质量和品色都好,”李秀兰介绍说,“天津等大城市的客户多次催促我们签订单,由于去年没有充分地收购储藏玉米皮,草编产品未能大规模展开,我们不敢轻易去签!”
   石家田乡温北堡村的村民王秀莲,是建档立卡户,刚给两个儿子成过家,小儿子在读大学,52岁的她也加入合作社。她心细手巧,制作出来的六七件草编作品,格外引人注目。“草编加工不分地点、不分时间、不分老少,掌握了这门技能,不出门、不出院,看着电视就轻轻松松把钱挣了。今年秋季,我把料备得足足的,争取天天有活干,一个人就把全家的贫困帽摘掉了。”
   一技在手,脱贫不愁。该县赵北村的不少妇女,农闲时节,每天安顿好家里就去村子里的秀英箱包厂上班了。她们都说:“以前愁的是冬天和农闲时没处挣钱!自从学会了缝纫技术,一年四季有活干有钱挣了!”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