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8年10月18日

来蒲津古渡寻浮桥探铁牛真容

  本报记者 田璐
    黄河之水不可测,以筑铁牛建浮桥。位于晋陕豫三省交界处的军事要冲,从华北陆路进入关中地区必争之地的蒲津渡,曾建有黄河上第一座浮桥。在这座浮桥上,不知踏过多少千军万马,不知见证多少烽火战乱,也使得黄河古渡直接关系着“关中锁钥”的命运。此外,在蒲津渡遗址发掘清理出的四尊铁牛,被誉为“世界之最”,在考古学、桥梁建筑、冶炼铸造、水文地质等科学领域,都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关中锁钥
    蒲州,作为关中的侧门,位居潼关背后,被人称为“河东、河北陆道进入关中之第一锁钥”。于是,这座老城的存亡,命中注定与两个因素有关:黄河,战乱。倘没有黄河的迂回与阻挡,便也没有通过黄河的锁钥之说。
   蒲津渡是黄河的一大古渡口,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古蒲州城西门外的黄河东岸。蒲津渡自古以来就是秦晋之交通要冲,历史上有很多朝代在这儿修造过浮桥。
   唐朝开元十三年,为了加强对唐王朝的大后方河东地区及整个北方地区的统治,唐玄宗任命兵部尚书张说在蒲津渡修筑浮桥。其间,改木桩为铁牛,易笮索为铁链,疏其船间,倾国力对蒲津桥进行了大规模改建。宋朝,蒲律渡仍是黄河的重要渡口之一。金元之际,浮桥始毁于战火,只剩下两岸的铁牛。后来因三门峡水库蓄洪而使河床淤积,河水西移,铁牛被埋入河滩。
   如今的蒲津渡遗址,西距黄河堤岸2.8公里,隔河遥望陕西省朝邑县,东距古蒲州城西墙约6米,南距古蒲州城西门 (即蒲津门)近百米。
   1988年、1991年,对蒲津渡进行了全面调查、勘探和科学发掘。根据发掘结果,蒲津渡遗址最深处距今地表6.5米。在靠当时河岸有一道曲拱梯形石堤,堤基下有密密成排竖钉的柏木桩,垒砌石条间灌注有铁锭,又以米浆、白灰泥粘合缝隙,十分牢固。这道石堤可以明确地看出系分两次砌筑。
   在紧靠石堤处发现了四尊铁牛、四个铁人、两座铁山、三个铁墩、六根铁柱。还发现一座4米见方的砖屋遗址,门坎向东,推断是管理渡口的地方。发掘中,还发现了唐开元通宝、宋天圣元宝、元丰元宝、金正隆元宝等十余枚铜钱。
   蒲津渡遗址,是我国第一次发掘的大型渡口遗址,它展现了我国古代桥梁交通、黄河治理、冶铸技术等各方面的科技成就,也直观揭示出黄河泥沙淤积、河水升高、河岸后退的变迁过程,从而为历史地理、水文地质、环境考古及黄河治理提供了许多有用资料。
  铁牛沉浮
    来到蒲津渡,欣赏黄河两岸风光时,一定要听听黄河上唐开元铁牛的故事。
   开元铁牛也称为唐代铁牛,位于蒲州城西的黄河古道两岸。因黄河变迁,逐渐被黄河泥沙埋没。据当地老人讲,20世纪40年代,河水沿蒲州西城墙外流过。枯水季节,下水还可摸到铁牛牛角,行船还有被牛角挂伤船底的情况。
   上世纪50年代后,三门峡库区蓄洪,河床淤积,再加上河水西移,到了六七十年代铁牛已被深埋于黄河水面下两米多的河滩里。
   1988年,当地的考古工作者经过一年多的查访勘探,于次年8月发现并出土了唐开元铁牛、铁人,引起各界人士关注。
   四尊铁牛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重量最重、历史最久、工艺水平最高的珍贵文物,在国内外极为罕见。
   铁牛造形生动,前腿作蹬状,后腿作蹲伏状,牛体矫健强壮,尾施铁轴,以系浮桥。
   铁牛重见天日,保护工作却步履艰难。几经争论,有关部门选择了山西省文物局的保护方案:就地提升,即把铁牛、铁人、铁柱等从原地提升12.2米,在地表以上恢复原貌,露天陈列;其他遗迹如唐代、明代建造的部分石堤、台阶以及在铁人周围用石块铺设的地面也将复原,而原址将被回填埋没。
   开元铁牛是世界桥梁史上的传世之宝,被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论断为:“浮桥地锚中,以浦津桥铁牛锚最为著名”。尽管目前四尊铁牛固守的地方虽已远离河道,但都是唐代国力强盛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历史见证。
  诗画美景
   蒲津渡东与 《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相依,西与全国四大名楼之首的鹳雀楼相望,所以东西两处的景点也是游人必去的地方。
   普救寺位于永济市蒲州镇西厢村的塬上,始建于唐代,原名叫西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禅院。元代王实甫所著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说,“红娘月下牵红线,张生巧会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新修复的普救寺,规模恢宏,别具一格。从塬上到塬下,殿宇楼阁,廊榭佛塔,依塬托势,逐级升高,给人以雄浑庄严、挺拔俊逸之感。加之和《西厢记》故事密切关联的建筑:张生借宿的“西轩”,崔莺莺一家寄居的 “梨花深院”,白马解围之后张生移居的“书斋院”穿插其间。
   屹立在寺中的莺莺塔,不仅形制古朴、蔚为壮观,而且结构奇特,明显的回音效应著称于世。游人在塔侧用石头叩击,塔上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回声,犹如蟾声,令游人连连称奇,堪称中国四大回音建筑之一和世界奇塔之一。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七百多年前,唐朝才子王之涣游蒲州,登上鹳雀楼,写下了《登鹳雀楼》的不朽诗篇。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周围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诗篇。
   鹳雀楼的油漆彩画是国内失传的唐代彩画艺术,经过国家文物局专家多方考察抢救,重新创作设计,是国内唯一采用唐代彩画艺术恢复的唐代建筑。外表经过磨平处理后,进行了油漆彩绘,立刻使该楼变得古典风雅起来,达到了“修旧如旧”的艺术效果。
   此外,鹳雀楼四周以古典园林分布,呈“四区十二点”布局结构。即,名楼浏览区,包括门殿、鹳影湖、唐韵广场和名楼中心浏览区。黄河风情浏览区,包括蒲州风情园、黄河风情馆和柳园。山水浏览区,包括苍山苍林自然景观区、吉祥如意湖和鹳雀宛。康乐浏览区,包括蒲津康乐园、唐代马球场和日潭戏水园。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