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8年10月30日
【聚焦大学校长论坛】

科研成果社会化 山西农大有话说

  本报记者 郭丽菲 田凤凤
    近日,在2018大学校长论坛上,山西农业大学副校长邢国明参加了主题为“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分论坛。他表示,成果转化是高校服务社会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一个难点。不管哪所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方面,都会把服务社会作为自己的最终目标。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地方经济社会产业,成果转化是高校服务社会经济的重要手段。
   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邢国明分享了山西农业大学近年来的一些具体做法。
   此外,围绕分论坛主题,与邢国明一同参与讨论的,还有中国矿业大学、同济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民航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湘潭大学的党委书记、校长。此外,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邢国明分享了山西农业大学近年来的一些具体做法。
  是重点也是难点
    “成果转化是高校服务社会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一个难点。”邢国明介绍,山西农业大学是根据山西省在农业领域的基本特色来定位学科和培养目标。山西农业大学成立于1907年,今年整整111年,从小学、中学、专科、本科到现在的硕博教育,走完了所有教育机构的历程。
   “农大之前是一所综合大学,1952年调整为一所以农为主的农科大学。根据山西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农大把发展理念定位成内涵发展和融合发展,主要就是结合我们自己的办学理念,内涵发展是加强我们自己的发展,融合发展就是把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全面融入山西农业产业和学科发展。”邢国明说。
   论坛上,他还分享了农大近年来的一些具体做法。例如,学校成立了三农服务中心,统管全校的技术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工作;另外,在这几年的社会服务工作中,形成了五位一体的工作体制,就是学校、地方政府、农技部门、农业企业和经营主体,五个生产要素和科技要素紧密地结合。即“学校进行推广,政府配合提供资金,农技部门全程服务,企业进行技术成果的孵化和转化,经营主体进行示范和收益”。已经取得了很好效果。
  研究成果服务社会
    在“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分论坛上,中国矿业大学党委书记刘波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对于如何看待高校办学定位,刘波认为,大学的职能从最早的只培养知识到后来的要培养做科学研究、服务社会,逐渐地从象牙塔走出来,走进社会中央。因此,现在的高校要用自己的业绩、自己的人才培养成果和科学研究的成果,以及服务社会的业绩,多方面来证明其价值和定位。
   谈及高校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刘波表示,人才的培养,除了传统的课堂教育以外,还有一个是工程教育。怎样开辟人才培养的道路,在服务社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体现其价值,是一个很重大的课题。
   刘波介绍,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其承载着服务国家能源战略,以一流的科技和知识成果造福人类的光辉使命,也承载着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助推行业升级转型的时代需求。高校的定位,要毫不动摇以本科教育人才培养为使命,同时在“以本为本”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树立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的价值导向,并优化课程培养体系和实践体系。
   刘波认为,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要用学科来带动发展。学科是学校的龙头,是个集合体,一流大学一定是有足够多的一流学科支撑起来的。用学科力量支撑学校发展,同时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过程中,又带动学校的发展,从而形成这样一个正循环的过程。
  多举措转化科研成果
    推动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是高校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钱永华表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台鼓励科技人员成果转化政策,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技术服务中心,形成懂市场、懂经营、懂金融的专业转化队伍,搭建科技人员与市场生产的桥梁。在西北地区和全国及中亚地区建设了27个农业试验站,46个示范基地和100多个品种展示园,将试验站建为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为一体的平台。
   “高校发展离不开国家支持,高校发展更要融入国家战略。”钱永华说。
   中国民航大学校长董健康指出,大学是以知识运作为主的机构,学科强就是知识创新能力强、知识生产能力强,以高校的系统知识生产能力,与强大的优势学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高校应做的本源性的工作。在此过程中,中国民航大学结合应用科学定位,注重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通过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他还表示,中国民航大学的高校服务社会和经济有三条途径:一种是和社会的需求融合起来,共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是利用强大的优势学科引领,或者从方向、思想、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方面做一些指导,通过这种渠道来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三是直接以高校研发出来的技术和产品,直接参与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二种渠道可能是当下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主要渠道。
  经济与社会双重效益
   “不仅从经济层面衡量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实效,更应从社会效益、社会发展方面进行评判。”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徐建平强调,应当发挥高校科技力量服务社会进步、社会发展、社会建设,将成果转化与社会效益相结合,从而促进大学走得更久、走得更远,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同济大学主动面向国家需求,面向地方经济,在优势学科上做文章。有前瞻性、开拓性地开展工作,在攻克技术难点等方面发挥高校的重要作用。”徐建平说。
   推动高校科技转化与服务社会,仍有很多工作要做,而且大有可为。据介绍,同济大学和许多地方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其中涵盖了如何用科技成果去服务社会进步、社会发展、社会城市建设等。
   徐建平说:“我们讲服务社会和成果转化,以及成果的转移,把它结合起来,不光是从经济指标去衡量这样一种转化,更多是从社会效益、社会发展、所做贡献等方面去衡量。”
   据介绍,同济大学将继续在自己的优势学科上做文章,主动对接地方建设,面向未来、面向国家需求、面向地方经济,有前瞻性、开拓性地做工作,并且在一些技术难点、在一些攻关方面发挥大学的作用,履行大学的使命。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既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也是大学生存的基础和活力源泉。
   湘潭大学副校长刘长青表示,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永恒的课题。考虑到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能,湘潭大学成立了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和知识产权学院,完善知识产权形成、管理、转化、应用,促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率,强化教师科研成果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依托湘潭大学的专业优势,努力将学校融合到省、市经济发展过程中。

ooter" style="t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