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8年11月23日
运城市万荣县县域综合医改

上下联动 步入规范化管理机制

  本报记者 孙梦钊 程锐
    “有收有放”、收放结合,机制更健全;有破有立、“破立有序”,运行更高效……2017年以来,万荣县创造性地推进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打出体制、机制和能力的优化再造组合拳,在县域医改一体化、集团化、信息化、均等化、便民化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体制再造 确保“县域一体”
   改革伊始,万荣县委就牢固树立 “工作进入全市第一方阵,改革要站在全省前列”的思想,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牢牢扛起医改的主体责任,保障了“县域一体”的综合医改顺利实施。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县委常委会议5次专题研究医改议题,成立县医疗集团管委会,任命了医疗集团领导班子,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工资等六项投入,为医疗集团新招聘86名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工作力量。县委深改领导小组围绕资源配置、运行机制、人事薪酬、服务监管等方面,制定出台35个工作文件,建立起政府对医疗集团的举办、监管权责以及医疗集团经营管理自主权责 “三个清单”,聘任5名监督专员,形成医管委负总责、卫生计生局抓监管、医疗集团保落实的工作格局。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实处着力”。万荣县委、县政府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靶向施策、精准发力。财政划拨719万元,用于乡村设备配备、人才素质提升、卫生室星级达标;落实县级医院人员全额工资80%拨付,乡镇卫生院人员及离退休人员工资100%拨付等,保障了一体化改革顺利实施。协调县卫计、人社、财政、编办一次性将人财物管理权限及124项业务全部彻底移交给医疗集团,落实了“六统一”管理要求,建立起县乡一体、以乡带村、市县联动“两端医联体、中间医共体”的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
  机制再造 确保上下联动
      “体制的变化必然带来机制的改变”。在执行中思考,在思考中求教。万荣县立足机制再造,扎实推进各类资源的上下联动。
   万荣县卫生计生局主动作为组建卫生计生党工委,以党建统领工作;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集团院长任期责权利;实施年度绩效考核,树立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导向;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强化医疗质量安全;加大督导指导力度,保障各项卫生计生工作在基层不落空。
   后续,还组建了10个管理和10个业务中心,对全县医疗机构实行行政、人员、资金、绩效、业务、药械“六统一”管理。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库,实行统一调配、统一考核,统一使用,实现人力资源共享。按照“统一管理、分户核算”的原则,“一案两制三流程”规范会计工作运行,资产实行统一管理、分级申报,统一调配。药械采供通过医药械采供系统实现“五统一”和“两票制”管理。
   体制的改变激发了医疗集团优质资源下沉的内生动力,一改过去 “一阵风”“强赶鸭子上架”的状况。在集团组建的专家巡诊团、名医故里行、医师驻点队等优质资源团队,通过建立排班表、设立专家工作室,加强绩效考核、倾斜工资待遇等措施激发人员下沉动力,初步建立第一周查找问题,第二周改造提升,第三周运行测试,第四周验收考核的“PDCA”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管理新机制。
   里外“一家人”,上下“一条心”,全县“一盘棋”——通过机制上的上下联动,集团上下实现良性互动,步入规范化管理机制。
  能力再造 确保服务“联单”
      提高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是医联体改革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立足提高均等化服务的能力,万荣县千方百计,引导县医院与北京安贞、唐都、西京等16家知名医院建立专科联盟,新增省市级重点专科4个,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8项,龙头带动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在全县打造了5个特色乡镇卫生院、166个星级卫生室、4个中心急救站,有效促进乡村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提升。推进“市中心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的三级医联体建设,专家下乡,资源下沉,通过推进分级诊疗,努力实现群众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康复回基层。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一体化。万荣县投入1000万元,搭建覆盖各个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全县医疗机构云平台。现在,群众在乡镇抽血化验、拍片检查,可通过医疗集团的智慧云平台远程诊断,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上级专家的优质服务。
   坚持医防并举,实施便民化健康服务。120个 “健康小屋”、274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30个高标准医养结合中心,以及为乡村卫生院(所)配备的健康一体机、手机APP,为群众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
   “病有所医”惠民生,“医有所惠”谋民利,一体化改革为万荣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生机,带来新成效。目前,万荣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4.5%,同比增长2.3%;乡镇卫生院诊疗量上升4000人次;共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心电等项目4655人次,全县公卫工作、精神病管理、健康扶贫等工作持续排在省市前列。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