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8年11月29日

忻州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改革

  本报记者 陈晓平 通讯员 任逢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旅游工作会议、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和骆惠宁书记忻州督导调研重要讲话精神,近日,忻州市举行全市文化旅游产业改革发展推进大会。大会全面总结2018年以来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工作,安排部署了2019年工作。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忻州市委书记李俊明强调,要立足忻州是全省构建“331”文化旅游新格局最大主战场的实际,以打造全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标杆为抓手,全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改革和发展,真正将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为全市脱贫攻坚、转型升级提供强力支撑。
  突出“三大板块”
   忻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对外贸易三大古商道丝绸之路、晋商驼道、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节点,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厚重富集。近年来,忻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真抓实干,依托厚重的文化底蕴,着力推动文化旅游业转型发展,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服务要素日趋完备,旅游环境逐步优化。特别是忻州市作为全省旅游业“331”新格局的重要一环,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先行先试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李俊明指出,当前已经进入大众旅游、全域旅游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山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重大使命,忻州市成为全省两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单位之一。为此,忻州市文旅发展要以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为骨架,以五台山佛教旅游区、雁门关古塞旅游区、芦芽山生态旅游区、黄河风情旅游区、温泉康养旅游区等五大区为支撑,以文化、康养、体育、民俗、观光等特色小镇为节点,以乡村旅游为基础,构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映生辉的全域旅游体系,开创“顶天立地与铺天盖地,众星捧月与繁星同烁”的全市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实现到2020年,初步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旅游业成为忻州市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打造国内一流的全域旅游目的地,努力打造全省全域旅游发展标杆的发展目标。
   李俊明强调,要突出太行山文旅板块,要以五台山为龙头,整合提升五台山佛教文化、古建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打好文化品牌,打造国际顶级旅游目的地。突出长城文旅板块,叫响以“中华第一关”雁门关为代表的长城“外三关”和平型关构成的长城(忻州段)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品牌,积极推进雁门关、平型关、宁武关、偏头关(长城段)、岢岚宋长城旅游开发,挖掘整合提升边塞文化、军事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开辟精品线路,做大品牌优势。突出黄河文旅板块,要积极推进老牛湾、娘娘滩、龙口大峡谷、民歌二人台等文旅资源开发,统筹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打造具有浓郁黄河风情的旅游热区。要大力推进兴景富民,抓好旅游扶贫,发挥恭王府博物馆驻山西忻州(静乐)传统工艺工作站平台作用,与农村风貌整治、传统村落保护、美丽乡村建设和整沟治理相结合,打造休闲农业型、历史文化型、康体养生型、古村古镇型、红色教育型等乡村旅游示范村,走出一条生态治理、脱贫攻坚、乡村旅游相结合的路子。
  “旅游+”融合发展
   会上,市旅发委负责人传达了2018年全省旅游工作会议和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市文化局、忻府区、五台山景区管委会负责人,分别就推动文物两权分离、重点旅游项目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发言。
   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李贵代表省文化和旅游厅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说,要大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下大力气培育一批国家级、世界级的旅游产品,特别要实现 “旅游+”的融合发展。
   忻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郑连生要求,要打造国际五台山、全国的雁门关和全国的芦芽山,五台山景区要加快提升,真正植入禅修康养生活元素;雁门关要增加体验和影视服务、体育功能;芦芽山要进一步优化保护区的设置,充分发挥草原、冰洞、怪松、雄山等独特资源禀赋优势;老牛湾要继续提升自然风光悠闲游品质。要沿着景区、景区道路和周边环境打造一条条精品线路,让来忻客人一入忻州就心旷神怡,离开后回味无穷,还想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