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8年12月17日

中国古建筑艺术之脊兽

  中国古建筑大都为木质结构,屋脊是由木材上覆盖瓦片构成的。檐角最前端的瓦片因处于最前沿的位置,要承受上端整条垂脊的瓦片向下的 “推力”;同时,如毫无保护措施也易被大风吹落。因此,人们用瓦钉来固定住檐角最前端的瓦片,在对钉帽的美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动物形象,在实用功能之外进一步被赋予了装饰和标示等级的作用,因此檐角上使用了传说能避火的神兽。这些端坐在檐角的神兽不仅具有很强的装饰作用,而且它覆盖在殿顶与檐角两坡瓦垄的交汇处,具有防漏雨的功能。神兽端坐檐角,象征殿宇威严,为古建筑增添了美感,使古建筑更加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充满艺术魅力。梁思成先生评价道:“使本来极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物美丽的冠冕”。
   脊兽按类别分为跑兽、垂兽、“仙人”及鸱吻,合称“脊兽”。其中正脊上安放吻兽或望兽,垂脊上安放垂兽,戗脊上安放戗兽,另在屋脊边缘处安放仙人走兽。汉族古建筑上的跑兽最多有十个,在故宫太和殿,天下无二,分布在垂脊上,由下至上的顺序依次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
   脊兽按其口的朝向,可分为两类:一类,口向下,呈含脊状,称为螭吻;另一类,口向上,或张嘴或闭嘴,叫做垂兽、望兽、蹲兽。
   脊兽由瓦制成,高级的汉族建筑多用琉璃瓦,其功能最初是为了保护木栓和铁钉,防止漏水和生锈,对脊的连接部起固定和支撑作用。后来脊兽发展出了装饰功能,并有严格的等级意义,不同等级的汉族建筑所安放的脊兽数量和形式都有严格限制。
  本报记者 任小芳 整理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