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0年01月06日
在平凡中坚守传播传统文化

她把千年晋祠讲“活了”

  本报记者 陈晓凌
  
   一个简单的统计:一条常规讲解路线为3公里,48000多字1260句讲解词,配合200次规范抬臂动作。每天平均要重复2到3次,旅游旺季更达到5到7次……闫丽如,太原晋祠博物馆的一名普通讲解员,这便是她工作的日常。
   今年29岁的闫丽如,2014年参加工作。5年来,她完成了上千次讲解任务,接待了国内外游客数千人。她曾荣获太原市文物局“时代新人说”演讲比赛三等奖、“时代新人说文明与守望”大型讲述活动三等奖及“金牌讲解员”称号。2019年,她还荣登太原市12月“时代新人榜”。她用真诚的情感,为自己深爱着的家乡,一遍遍地讲解着晋祠的神奇故事,让历久弥新的华夏文明更加光彩照人,她把千年的晋祠讲“活了”。
  
  坚定通往梦想之路
  
   每个人都有家乡,晋祠便是闫丽如的家乡。这座千年古祠,承载着闫丽如的出生与成长,托举了她的欢乐与进步。有多少童年的嬉戏是在难老泉水的清冽中浸泡,有多少青春的记忆是在水镜台上的追逐中镌刻。闫丽如,深爱着家乡这片土地,寄情于它,不能割舍。她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当一名晋祠的讲解员。她要把对家乡的爱融入到为四海宾朋的讲述中,让更多的人了解晋祠,感受华夏文明。
   上大学时,闫丽如毅然选择学习播音主持专业。毕业后的她,按着自己的目标前行着。当得知通过“讲解员”招录时,闫丽如高兴地在地上转起了圈。
   正式开始讲解工作后,她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有点大:第一次上岗,羞涩、脸红、结巴,自认为专业知识良好的她委屈地想找个角落躲起来。
   闫丽如意识到做一个合格的讲解员单纯的背诵讲解词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家里的镜子前、上下班途中、每个景点旁都多了闫丽如苦练的身影。寒来暑往,闫丽如做到了熟练并微笑地讲述。“当我真正独立地完成第一次讲解的那一刻,我流泪了。”闫丽如说到。
   在不断的讲解、日复一日的重复中,闫丽如经常是一天下来,腿疼胳膊酸,回到家中连话都不想和家人说。逐步适应后,随着对工作越来越熟悉,闫丽如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她决心让自己的业务水平有新的提升,让自己的讲解风格更加丰富,于是,她开始自学相关书籍、观看专业视频、搜集当地风土人情。
   慢慢地,闫丽如的讲解形成了特有的风格,得到游客的称赞,还收到游客寄来的明信片……闫丽如感到了平凡付出后的小幸福。
  
  坚守梦想感受荣耀
  
   2015年,闫丽如结婚了!但当她知自己怀的是双胞胎的时候,既喜又忧。喜得是这是一份惊喜,忧的是一天天笨重起来的身体,即便不动都会浮肿,更甭提讲解结束后的疲惫了。
   看着闫丽如累到哭,家人都很心疼,建议她请假在家休养。但当时又正值旅游旺季,组里人本来就少,于是闫丽如咬咬牙,拖着沉重的身子坚守在岗位上。“现在回想那些日子,那份辛苦仍记忆犹新。这既然是我的梦想,再苦再难也要坚持。”
   2019年5月10日,是个让闫丽如终生难忘的工作日。曾任十一届全国政协主席的贾庆林来山西调研。当他莅临晋祠时,闫丽如荣幸地接受了为他讲解的任务。她自信地为贾庆林介绍了这座已经沉寂千年的历史古迹背后的故事,贾庆林乘兴讲述了很多他知道的有关晋祠的历史,这让闫丽如倍感荣耀。
   “一座建筑,纵横了古今文化,连接着八方来客。我们看似在讲述,其实是在一次次地传递中华骄傲,积淀爱晋祠、爱太原、爱中华的爱国情怀。”闫丽如讲到。
   面对每一位来宾,她都深深地懂得自己的每一句讲述所蕴含的意义:孝悌感恩、尚德崇礼、和谐共生、修身克己。这些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像涓涓细流,几千年来在“晋祠”流淌。而讲解员就是用最通俗的语言、最生动的方式让游客心中泛起中华文明的涟漪。
  
  通过讲解汲取正能量
  
   2019年7月,闫丽如接到了一份特殊的使命——到 “时代新人主题体验馆”担任讲解员。从7月31日到11月1日,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闫丽如共接待参观学习团队107场次,接待人数2556人次。
   在讲解过程中,每一天闫丽如都会被不同的时代新人故事所感动。时代新人,她们身上的奋斗、热爱、坚韧、担当、自信、专业和努力拼搏、奉献社会、默默付出的精神都让她受益匪浅,成为激励她继续踏实工作的坚定力量。同时在讲解过程中,她也结识了许多时代新人,从他们身上汲取到许多正能量。
   在他们的激励下,闫丽如除在讲解工作中尽心尽责,还积极参与单位的各项活动。在唐氏和王氏祭祖活动中担任礼仪,文化惠民近百场的演出,进军营、校园、养老院的慰问演出,作为文艺骨干,每一次的演出任务,她都和伙伴们一起用心准备,保证圆满完成。同时她还积极参加到扶贫、志愿者等公益行动中,用爱心回报社会。
   “盘点过去,成长的路上风雨兼程;脚踏实地,努力的脚步永不停歇;放眼未来,我定会不忘初心,继续前行!”闫丽如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