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0年01月16日
探索新服务模式为养老解忧

医养结合服务亟需全社会合力突围

  本报记者 张丽 文 胡远嘉 摄
  
   要完善财政、医保、价格等政策,落实社会力量进入医养领域的各项政策,发挥医院和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在省政协十二届三次大会上,省政协委员们就备受关注的医养康养结合的养老服务积极建言。
   事实上,对于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亟需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合力突围,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需求。
  
  让养老机构“轻装上阵”
  
   关于推进我省医养结合产业发展,民盟山西省委以省级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市之一吕梁市的示范项目点——汾阳市文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做了详细调研。
   2017年初,汾阳市文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累计自筹80余万元投入医养结合,成为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的公办医养结合机构。目前该中心面临重重问题,医养结合补贴政策难执行、医养结合保障政策不明、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衔接不畅等,服务能力离要求还有不少差距。
   如何推进我省医养结合产业发展?民盟山西省委提出建议,明确医养结合补贴政策,对已经运行的、还没有许可的养老机构积极予以备案,对新设立的养老机构及时予以备案,同时实施建设补助、运营补贴、以奖代补制度。对基层医疗机构在举办康养产业发展中形成的历史债务,采取财政或者省、市级福利彩票公益金统一支付的方式进行一次性清理,确保医疗机构举办的养老机构轻装上阵;同时,明确医养结合保障政策,明确老年人入住期间医和养费用分摊及报销结算问题;鼓励本、专科医学院校毕业生进入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加快培养医养结合复合型人才。
  
  无障碍改造列入老旧小区改造
  
    最新数据显示,我省60岁以上老人达606.09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6.3%。近年来,我省陆续启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但无障碍环境改造尚未列入其中。
   九三学社山西省委建议,将无障碍改造作为我省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议政府坚持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协调联动各项制度,加强横向联动和纵向衔接,加强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提高管理效率,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扎实做好老旧小区改造中的无障碍改造工作。与此同时,完善政策措施,细化改造方案,开展宜居示范小区建设,细化老旧小区无障碍改造具体内容,切实提高设计和改造质量,科学、合理设置老旧小区无障碍设施;构建长效机制,做好精细维护,老旧小区无障碍改造后,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已建设无障碍设施的日常维护,并对管理维护情况开展监督,确保无障碍设施发挥效能,同时,加大无障碍设施的执法力度,全面实现无障碍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的精细化,构建老旧小区无障碍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的长效机制。
  
  医学院校应设医护专业
  
    民进山西省委调研中发现,专业医护人员匮乏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的最大痛点。护理人才总体不足,缺口较大。养老机构医护人员待遇低,劳动强度大。相比传统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有大量失能老人,一般采用24小时工作制,但机构所能提供的工资待遇却很低。
   民进山西省委建议,加强护理人员资质管理,注重培养专业人才。医学院校应设置医疗护理专业,培养多层次的护理人才,改善护理队伍的年龄结构,解决护理专业人员不足问题,培养护理专业人才,为医养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提高从业人员待遇,制定养老护理人才激励政策;将养老护理员纳入公益性岗位范畴,保障从业人员的薪酬待遇,不断提升养老护理人员工资福利,确保人才“留得住”。
   与此同时,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联姻”。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通过签订医疗合作协议进行“联姻”。医院应定期安排专业医护人员为老人进行健康体检,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开展慢性病干预等多项医疗服务,对老年人常见病的预防、营养膳食和日常保健等进行指导。
  
  扩大创新长护保险试点
  
   医养结合利国利民,打造医养健康产业新高地势在必行。
   政协委员陈忠辉建议,扩大创新长护保险试点,进一步扩大和创新我省国家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将长期护理保险被保险人划分为3个以上等级,并通过减少征税和再分配方式,扩大覆盖面;加大医疗护理机构建设,发展和健全长期护理服务网络;做优医养结合“六大模式”,提升养老体系保障能力。学习借鉴医养结合的“青岛模式”,以建设“健康山西”为目标,做优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联结合、养医签约、两院一体、居家巡诊等医养结合 “六大模式”;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负责、融合发展、全面覆盖”工作格局,做到医疗、养老、社保政策有效衔接,实现“医、养、康、护”的一条龙服务;出台细化政策,利用互联网和远程医疗技术,使医养结合养老线上化、虚拟化、平台化。
   在我省康养产业行动计划的基础上,着力在“十大产业领域”精准发力,即:健康大数据、健康食品、健康旅游、健康养老、健康教育与管理、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与装备、中医中药、医疗服务、体育健身。制定下发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力争“十四五”把医养健康产业做成全省重要支柱产业,打造全国医养健康产业“新高地”。
  
  高山康养旅游大有可为
  
    “尽管康养旅游地产在我省尚未真正起步,但是我省发展高山康养旅游优势明显、机遇难得、正逢其时、大有可为。”针对我省大同浑源高山康养旅游的发展现状,政协委员杨满元为此做过调研。
   康养旅游精准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旅游业的不断的发展,为包括贫困地区在内的各个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对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浑源县来说,进行旅游开发是当地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乡镇振兴的有效手段。
   政协委员杨满元建议,举全省之力,以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标准开发运营高山康养旅游地产,把浑源县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生态养生之城、康养休闲高地,成为全国高山康养旅游地产的标杆。要立足我省浑源县不可复制的有利条件,成立高规格的高山康养旅游地产发展领导小组,负责主导高山康养旅游地产的规划编制、标准制定、问题协调、政策保障、对外推介等工作;高视野谋划,聘请国内顶尖的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中城院)康养地产编制单位,结合我省浑源县实际,制定理念先进、眼光前瞻、切实可行的高山康养旅游地产总体规划。同时,瞄准国际国内市场,坚持政府统一包装,打好“恒山牌、黄芪牌、生态牌、故乡牌、支援牌”,提高高山康养旅游地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社区养老服务站统一规划
  
    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了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协调发展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但是,与发达省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尤其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方面,还未达到预定目标。
   政协委员侯泽建议,首先要细化目标,统一编制社区养老服务站布点规划。按照“一街道一中心、一社区(小区)一站点”原则,由各街道统一上报,区县、市、省自下而上逐级整理调配,最终出台全省各地市社区养老服务站布点规划和建设计划,并纳入年度考核。其次,充分放权,建立街道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协作机制。在省市规划部门指导下,在社区养老服务站的布局工作中,给予街道和社区在社会组织的登记、报备、监管等方面的自主权。可由街道牵头,各职能部门参与,完善各项前置审批,社会公开招标,快速推动社区养老服务站的全覆盖;同时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统一规划指导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与邻近医院、卫生服务中心(街道)等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启老人就近、就便就医服务绿色通道;完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如居家日间照料服务、居家护理服务、上门送餐服务、上门医疗服务、日托服务、文体娱乐服务等。建立高龄、空巢老年人居家安全管控系统。推动志愿者系统和养老站的资源整合,鼓励发展社区内低龄健康老年人服务于高龄老年人的结对服务体系。
  
  农村养老服务“四多四少”
  
    目前,基层农村养老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呈现出 “四多四少”现象:公办的多,民办的少;低端的多,高端的少;单一服务的多,医养结合的少;集体实力好的养老服务多,经济条件差的养老服务少。养老服务体系、队伍建设与群众的期待存在不少差距。
   政协委员杨红梅建议,紧扣政策统筹规划,制定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意见。按照 “政府托底、资源整合、政策倾斜、社会参与、市场调节”的思路,制定出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强化资金帮扶力度,逐年提高农村特困供养补助经费、敬老院建设补助金、城乡医疗大病救助金。全面落实乡镇敬老院管理责任制,统一服务和收费标准。同时,吸纳社会养老服务入资进院,提高办院水平。拓展“居家养老”服务,有针对性地对农村闲散人员进行养老服务和家政培训,鼓励他们持证上岗、自主就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完善养老社会化服务功能,将现有的村级卫生所、文化活动中心以及闲置的学校校舍、村政集体用房等利用起来,为乡村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文化娱乐、健身康复等多种服务。实行医养结合,严格落实民政部门与公立医院签订的一站式救助协议,积极培养大学生村医和乡土全科医生,实行签约服务。推进“互联网+”智慧平台建设,整合周边医药卫生、家政服务、康复健身等相关服务资源,为居家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急、助医等服务,打造“10分钟养老服务圈”。

IsOffi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