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0年05月01日

志愿之星 面向荒漠播种希望

  郭轩甫,中共党员,现就读于太原理工大学。先后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志愿者之星”荣誉称号,太原理工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被评为太原理工大学“青马工程”培训班优秀学员,太原理工大学“理论学习标兵”“体质健康十佳标兵”“优秀实践队员”等。
  
  本报记者 赵云云
  
   2020年新年伊始,一场疫情突如其来,武汉告急,全国告急,各地纷纷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居家隔离成为多数人对抗疫情的战斗方式。和大家不同的是,太原理工大学郭轩甫却主动找到村委会,义无反顾地成为了这场战“疫”中的一名“逆行者”。
  
  荒漠播种希望志向
  
   2月15日,对于郭轩甫来说“是这个不平凡的寒假里最平凡的一天”。早上6点伴随着清脆闹铃声,他起床了。年末岁初的王茅镇西王茅村寒风侵肌,格外寒冷。清晨,他咬着牙,顶着寒意钻出了被窝,洗漱出门到村口的防疫站做一名抗疫志愿者。
   郭轩甫依稀记得,他临出门前,父亲翻箱倒柜,把一件深绿色的军大衣抱到他面前,并叮嘱他一定要穿上,哭笑不得的他在百般推辞中赶紧逃出了家门,但是等坐在村口的防疫点,他后悔了。“那天真的很冷,刺骨的寒风把旗杆上的党旗吹得猎猎作响,天空阴沉着,时而从口罩中窜出的一缕热气只在眼镜上温存了一下就马上消散在了寒冷当中。”郭轩甫说。
   郭轩甫面前坚守的这一条路,原本是村里最热闹的一条路,尤其是在过年的当口,孩童嬉戏的喧闹、走亲访友的寒暄原本是这条路的真实写照,但当时展现在他面前的却是一幅灰白底色的画,除了狂风在光秃秃的枝杈间肆虐,一切都变得寂静冷清。
   “面对这条路,一坐一整天。口罩勒得脸疼,久坐累得腰疼,身前这张孤零零的桌子早就变得和冰块一样又硬又凉。当时大家都在响应号召宅在家里,没有人进出村口,为此,我经常是一个人一坐一整天。”郭轩甫说。
   对于这种孤单枯燥的登记筛查工作,看是枯燥乏味、孤单寒冷和不为人知。在郭轩甫的心里总有一种信念,感觉做的这件事拥有无比的意义,抗击疫情仅靠大家所熟知的英雄是不够的,他们只是我们的代表,而在全中国千千万万个不为人知的地方,一定还有千千万万青年人在一开始就笃定了要不为人所知、面向荒漠播种希望的志向。
  
  戮力同心共同抗疫
  
   郭轩甫是一个工科生,学的是力学专业,这让他更加爱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他已经记不清看过了多少遍,其中一个片段让他印象最深刻:成百上千支运载着火石的救援队,同时从四面八方对行星发动机实施饱和式救援,这不就是我们当下生活的真实写照吗?
   “马上就要考研了,我打算跨考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在疫情最肆虐的时候,我在飘扬的党旗下见证了这一人间奇迹。而当我写下这些文字时,我已经可以在一个安逸的午后穿着单衣在田野中漫步,走在村口那条路上大口呼吸新鲜空气,体味久违的喧嚣;在亲历历史时,我的精神世界亦迎来了春日。”郭轩甫坚定地说。
   现已春暖花开,疫情终散去,回望在抗击疫情中的点点滴滴,郭轩甫说:“我很庆幸也非常感谢这次经历,它让我认识到全国人民戮力同心共同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决心,让我认识到付出辛劳带来的快乐是不一样的,认识到团结的力量是强大的,让我的人生多了一次难忘的经历,让我明白了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