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0年05月07日

优秀护士长 毅然出征战疫情

  王玉凤,1990年1月出生,共青团员,本科学历,现任阳泉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神经外科护士长。参加护理工作8年多,先后在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及骨科工作,工作认真负责,曾荣获“阳泉市优秀青年岗位能手”“阳泉市青年职业技能赛优秀奖”、阳泉市第四人民医院责任护士PPT讲课比赛“一等奖”、护理知识竞赛“三等奖”。
  
  本报记者 孟存田 通讯员 韩丽真
  
   “护士=技术+情感+爱”,这是王玉凤的人生格言。作为共青团员、青年业务骨干,疫情面前她毫无畏惧,率先向组织请战。作为山西省第十二批、阳泉市第四批驰援湖北医疗队的一员,于2月20日至3月31日,先后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雷神山医院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出征援助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王玉凤毅然递交了请战书,报名援助武汉抗“疫”,她是本次出征队员年纪最小的。而在她出征前,丈夫和婆婆正陪着胰腺癌中晚期的公公在北京住院化疗。记者问她:“家里这种情况,你决定去武汉前是否面临着痛苦的抉择?能走开吗?”王玉凤回答:“当看到一个个身患新冠肺炎的患者急需救治,看到一个个被肺炎疫情困扰的家庭、承受着人世间最难的生死离别时,我心急如焚、寝食不安。作为医护人员,在国家有难的时候,能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白衣战士义不容辞的分内之责。我个人的事都是小事,孩子可以由姥姥姥爷看,公公有老公照顾。”
   一天,在武汉抗“疫”值完班出舱后,王玉凤发现手机里有老公的十几个来电,回拨后才知道公公因突发消化道大出血休克,医院已下达病危通知,后经抢救刚刚苏醒。挂了电话,她蹲在走廊默默流泪,祈祷公公坚持住等她平安回去。
  
  家人支持
  
   王玉凤报名援助武汉抗“疫”,因怕丈夫担心,所以没有告诉他。孰料,出征前一天,闺蜜无意间在朋友圈发了几句向她祝福的话,王玉凤的丈夫才知道她要去武汉的事,并打电话安慰她:“对不起,我没能陪你,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全家人等你平平安安回来。”
   王玉凤告诉记者,尽管之前跟丈夫表达过有去支援武汉的想法,可在和丈夫通话时,电话那头堂堂七尺男儿已经泣不成声。直到她安全抵达武汉,丈夫才敢告知公公婆婆。公公虽病重,但对她的决定表示支持:“作为父母,虽然我们万分不舍,但是我深知你作为医护人员的职责和担当,有更多的病人需要你去照顾,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一定要好好对待病人。”
   王玉凤告诉记者,到了武汉后经过短暂的培训,首先进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工作,3月11日圆满完成救治任务后,大家再次请战,于3月16日正式接管武汉雷神山医院两个病区。
  
  患者感谢
  
   工作服外再穿上密不透风的隔离衣和防护服,眼镜外再加上护目镜,两层口罩压在脸上只能张口呼吸,还没有开始工作就已大汗淋漓了。护目镜上挂满了水珠,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清晰,还要进行穿刺、采集咽拭子、吸痰等一系列精细的操作,这是对体能和意志的严峻考验。王玉凤告诉记者:“我们每个班次六个小时,加上穿脱防护服得十多个小时,为了节约、节省防护服,大家上班前要穿纸尿裤,每一刻都在与病毒赛跑。”
   由于隔离病房不允许家属陪护,护士要同时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每个班次下来,王玉凤和同事都累得精疲力尽。
   惊蛰那天正好王玉凤值班,古人云:“瘟疫始于大雪,终于惊蛰”,大家都期盼着疫情早日消除,她和小伙伴想在这特殊的日子里为患者做些什么,给他们一个惊喜。大家集思广益,开动脑筋,利用驻地现有的彩纸和筷子做成一支支漂亮的花,还带了一些梨。正好有一位大姐出院,临走前收到他们满含寓意的礼物惊讶不已:“哇塞,好感动,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来支援武汉,我要和你们留影记录这美好的一刻。”合影后,王玉凤负责送她到楼下和社区人员交接。交接完,她哽咽着说:“护士,谢谢你们山西人来武汉支援,等武汉疫情解除了我请你吃热干面,去武大看樱花……”同时竖起了大拇指。看着她热泪盈眶的样子,那一刻,王玉凤思绪万千,觉得自己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在援助武汉抗“疫”期间,王玉凤竭尽所能努力付出,她的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患者的一致好评,还多次收到感谢信。她告诉记者,来到武汉听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谢谢,谢谢你们”,对于她来说,这既是荣誉也是鞭策,更加坚定了她要做护士救死扶伤的信念。此行无悔,此生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