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0年05月13日
收纳师、撸鸭官、密室策划师、自习室社长、宠物摄影师……

新兴职业打开青年成长新空间

  正在进行中的上海五五购物节掀起了全新的消费风潮。根据美团点评发布的上海五五新兴消费力大数据,新兴玩乐消费在五一小长假期间异军突起,订单涨幅达249%,位列全国第一。其中,蹦床订单量相比节前增长620%,密室订单量增长264%,DIY手工坊订单量增长260%,这些体验的消费每单数百元甚至上千元。
   记者注意到,上海新兴玩乐消费崛起的背后是一群年轻的新兴职业从业者。
  
  90后从业者占一半
  
   据 《2019年生活服务业新职业人群报告》显示,80后和90后成为新职业从业者的主力军,占比超过90%。其中,90后占据半壁江山,95后占比超22%,他们大多处于大学刚毕业或毕业不久的状态,新职业为处于择业期的青年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选择。
   5月10日下午,在共青团中央的“我和我的家乡”——“青春购”510专场直播现场,由上海团市委和美团点评共同推荐的5位新兴职业者一一亮相——冲鸭俱乐部主理人刘嘉雯带着她的萌宠柯尔鸭亮相;整理收纳师林杰潇则现场1分钟挑战叠6件T恤放进杯子的吉尼斯纪录,颠覆“收纳师是家政阿姨”的刻板印象;此外还有密室策划师陈晓明、自习室社长高梦君、宠物摄影师张天航等。
   这是他们首次登上全国性舞台,一起讲述上海都市青春生活的新故事。
   上海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上海团市委发起的上海五五购物节青年专场——上海互联网青春生活节在美团点评分会场设立了“新青年 新趣玩”主题活动,发现和展示了一批最青春、最时尚的新行业、新业态。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尝试体验新消费模式,另一方面也为青年就业打开新思路、新空间。
  
  不要不停地换行业
  
   “我是鹿老板的管家鹿生,老爷失踪了,请问你们几位是?”红墙、烛台灯,复古沙发,时光回到了1940年深秋,上海公共租界区巡捕房街道接到一起报案,汇丰银行董事长鹿老板神秘失踪。结伴而来的玩家,化身民国时期的警探、千金小姐、报社记者,通过探索,寻找传承百年的神秘宝物“天子玉”,一场更大的阴谋也逐渐浮出水面……
   这场沉浸式密室主题《谋玉》几乎每天都在奇闻密室上演。《谋玉》集合了奇闻密室内容策划部、机电部、运营部的共同智慧。
   奇闻密室(上海)策划师兼创始人陈晓明毕业于上海交大,此前他在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工作。一次团建活动让他走进密室,激发了好奇心和探索欲。从接触到变成副业,再到2015年创业,陈晓明开启了自己的密室之路。
   记者了解到,这个让很多中年人看不懂的新兴职业,如今已历经多次迭代。从简易探索类到机械电子类,再到剧情类、沉浸式互动,密室从技术、内容到场景,都在不断迭代。如今,奇闻密室不但有机械类的《百年魔法师》《千古罪人》,也有沉浸式的《谋玉》《魔宫》。
   从第一家店只有200—300平方米,到去年新开的徐汇区的店面已有5000多平方米,陈晓明正计划下半年开设第五家店,并把密室版图扩充到北京、杭州。
   身为一间付费自习室的管理员,高梦君觉得这份新兴职业是为了一群爱学习的青年而存在。她建议青年可以勇于尝试新兴职业,但选择的前提是喜欢并热爱,“认准一个目标一直走下去,如果可以,不要不停地换行业”。
  
  “神仙职业”崛起
  
   除了密室规划师、自习室老板,上海的90后年轻人还开拓了整理收纳师、撸鸭师等新工种。
   2015年之前,林杰潇还是一名媒体人,因为看了近藤麻理惠撰写的畅销书《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她发现很多收纳诀窍和她的生活习惯如出一辙。兴趣让她辞去工作,专心研究整理收纳,买了很多书籍补理论知识,还开设了微信公众号 “嘿姐趣生活”,专门推送与整理收纳相关的内容。家居健身角打造、阳台撸猫专区收纳、厨房收纳好物推荐……一个家角角落落的收纳,都成了她的经验分享。她还会走进一些委托人家里,根据要求进行全屋或者部分地方的整理和收纳。
   刘嘉雯原是一名护士,3年前自主创业。当时,上海的宠物体验馆还处于起步阶段,她开设了一家加菲猫主题的“猫咖”,没想到很快就成了“网红店”。她采购咖啡机取代手工饮品,确保饮食卫生;引入柴犬和香猪,还专门学习了训犬技巧,取得了中级训犬师资格证。
   半年前,这家猫咖变身为“撸鸭馆”,柯尔鸭的到来让她又红了起来,“工作日每天有30—40名顾客,周末每天会有100多人”。
   宠物摄影师张天航的工作更加“仙气十足”,他可以每天一边吸猫、撸狗、逗兔子,一边挣钱。今年是这名85后从业的第11年,拍摄过近万只宠物。你可能无法想象,张天航是一名从英国留学回国的摄影专业硕士,他的研究方向就是“犬类摄影”。
   “最开始被认为不务正业,这么多年下来,宠物摄影的盘子越做越大。”张天航觉得,能够记录下宠物奔跑、玩耍,与主人互动的温情一瞬间,是自己的价值所在。
  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