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0年05月18日
“5·18”+“6·13”打造群众身边的博物馆让文化滋养百姓精神生活

太原文博大餐异彩纷呈

  本报记者 陈晓凌 文/图
  
   每年的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5月15日,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与太原市文物局在省城关帝庙举行了“2020年太原市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新闻发布会,通报了疫情期间太原市文博系统的情况,并公布了“5·18”国际博物馆日、“6·1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异彩纷呈的文博活动。
   疫情期间,太原市文物局坚持“闭馆不闭展”的理念,景区场馆线下暂停开放,文化“云端”开花结果。数字文博大餐展现了“互联网+中华文明”的最新成果,特别是VR实景将从未公开露面的徐显秀墓全方位地展示在公众面前、晋祠博物馆首次“5G+VR”全景直播、360度“云游”景区等。通过线上展览,满足群众“宅”家的精神文化需求。
  
  唤起百姓记忆发现文化之美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以此为契机,太原市文物局捕捉时代脉搏、聚焦百姓热点,重点推出《力量和信心——抗击疫情见证物展》《古方志中的太原府展览》《黑金动脉——山西早期铁路旧影展》三大展览,唤起百姓记忆,坚定文化自信。
   《力量和信心——抗击疫情见证物展》,针对2020年,全人类遭遇新冠病毒而产生了许多思考和行动。为储存和展现多重记忆,从今年3月起,太原市文物局就向社会各界发布征集抗疫见证物的启事,从所征集的见证物中鉴选抗疫一线工作人员提供的请战书、手写日记、感谢信、防护用品、检测用品、援鄂纪念物等百余件展出,按照四个时间段、三条线索真实记录中国人民特别是太原人民共克时艰的抗疫故事。
   此外,新修缮的古建筑普光寺首次面向公众开放,并展出《古方志中的太原府展览》。该展分疆域地理、风俗物产、历史名人、关帝信仰四个板块,展出明代到民国期间的三十余部原版典籍及这些典籍中展示出来的秀美太原,唤醒民众的城市记忆,让更多观众发现文化之美。本次展览在太原市关帝庙文物管理所展出。
   《黑金动脉——山西早期铁路旧影展》实景复原铁路工程师楼,陈列山西修筑最早的铁路正太铁路和奠定山西铁路的大框架、至今仍发挥效能的同蒲铁路展,同时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省铁路交通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让老百姓近距离感受硝烟中的黑金动脉和铁路旧影,感受新时代太原经济的飞速发展,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巨大能量。展览地点位于教场巷日式住宅 (太原市杏花岭区教场巷22号)。
   除此之外,太原市文物局还特别推出 《听得见的博物馆》(第三季)、晋祠博物馆宋塑侍女服饰展示表演、“妙笔抒怀——广州美术学院师生晋祠写生成果汇报展”、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双塔博物馆 “和合家风——傅山家风家训展”、太原市博物馆寻宝之旅、国师纪念馆 “2020年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周”专题展览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为市民打造身边的博物馆。
  
  启迪群众智慧坚定文化自信
  
   在今年“6·1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太原市文物局线上线下齐发力,推出一系列惠民活动。围绕“文物赋彩全面小康”这一主题,线上,将推出5集系列专题片《古城·古藏》,重点介绍太原历史上鲜为人知、群众关注的5处历史故事。从策划活动伊始,召集专家学者从太原灿若星辰的文物遗存中挑选出5处历史遗迹,历时两年,精心打磨,分别定名为《地下军团》《千年丽影》《盛世重光》《木构气象》《笔墨芳华》。节目以小切口呈现大历史,启迪群众智慧,坚定文化自信。另外,晋祠博物馆推出 “文博之桥”文化宣讲线上课程,提升大家热爱家乡、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怀;天龙山景区公众号推送各地各部门共克时艰、齐心抗疫的生动事迹,致敬抗疫一线的英雄。
   线下,太原市文物局在抓好疫情防控不放松的前提下,策划推出志愿服务、主题宣传、主题展览、社教活动、专家讲座五方面28项具体活动,如,晋祠博物馆在水镜台开展“晋心远扬”志愿宣讲小分队文化专场,增进大家对晋祠历史文化的了解;太原市博物馆推出现场传统文化表演、亲子研学活动,营造全民共同关注和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太山文管所推出山西国保古建筑画展、《雪夜取蔡州》《左慈》等故事长卷漫画展、文化太山——品最美唐诗等活动,普及中国的传统历史,感受历史文化魅力,倡导全民参与文物保护、资源你我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