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0年05月22日
【黄河之魂在山西·长城博览在山西·大美太行在山西】

山西原平藏美景 滹沱叠翠览众山

  本报记者 田璐
  
   滹沱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流,它从远古走来,带着许许多多过往的痕迹一泻千里。这条大河从代州流入原平境内,由北往南纵贯全境,将原平一分为二,也为两岸缔造了无限美好的自然风光。这里有依水造景的滹沱河水利风景区,重现了唐代诗人卢照邻《晚渡滹沱敬赠魏大》的水天一色;有奇峰怪石的天涯山,带给游客“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独特之旅;还有莲花山、石鼓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地质奇观群。追根溯源,让我们到原平的滹沱河畔,领略山西好风光。
  
  十八景星罗棋布
  
   滹沱河,是华夏大地上远古河流之一。《礼记》称作恶池,《周礼》名为虖池,《水经注》始称滹沱,而最早的记载见于 《山海经》。这条河流由山西北部流经河北大地,最后注入海河。可以说,挟裹着远古沧桑、浸染了历史风尘。
   几千年来,滹沱河水面平缓时,光波如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名篇。“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就有 《晚渡滹沱敬赠魏大》:“津谷朝行远,冰川夕望曛。霞明深浅浪,风卷去来云。澄波泛月影,激浪聚沙文。谁忍仙舟上,携手独思君。”
   沿滹沱河畔建成的水利风景区,以水为魂、以绿为体、两桥飞架、三水相连、四路贯通,十八景点星罗棋布。东岸“滹沱叠翠”之钟灵毓秀、“滹映天涯”之相得益彰、“长堤枕春”之清新宜人、“沱水依依”之情深意重,全面展现了滹沱河的柔美;两岸“一览河山”之瑞气高耸、“滹沱广场”之博采众长、“扬帆起航”之劈波斩浪、“鱼跃春池”之奋发向上、“通汇四海”之胸怀天下,充分彰显了当地人的刚健;中部“印象滹沱”之清韵流芳、“翔龙戏珠”之腾跃神姿、“鸳鸯岛”之惟妙惟肖、“乘龙台”之波光聚紫,预示着历史悠久的原平将拥有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滹沱河水利风景区依水造景,畅游其间既可领略到现代文明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也可体会到城市拓展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夜幕降临时,风格迥异的灯饰和两岸四通八条的光带交相辉映,再现了唐代诗人卢照邻《晚渡滹沱敬赠魏大》中 “澄波泛月影,激浪聚沙文”的美景。
  
  天涯山奇妙独特
  
   从原平市驱车向东行,过了滹沱河大桥,就是天涯山风景区。天涯山山尖似箭,直插云霄,景区由天涯峰和莲花峰两部分组成。
   天涯山虽其貌不扬,但爬山过程中却能感觉到其独特之处。其集众山于小成,是集各名山于一体的精致小品。天涯山不高,却很险,是当地人心中的“巍峨天涯”。山顶有几块相对平坦的石头,下雪的时候石头上从不积雪,当地人称其为“天鸦扫雪”。
   天涯山西北山麓有一座山峰,因几块大岩石堆砌成酷似莲花的样子,而得名莲花山。莲花山东南处有一块奇石,是造型独特的石质象形物,当地人称为石鼓。据资料记载:“天涯山有石,形似鼓,不待琢以成器,惟应观而像园,鼓非革生音,从石中发清虚之雅奏,超尘溘似和鸣。”从另一个角度看,石鼓就像一位母亲怀抱着孩子,相互抵着额头。据当地人讲,刮大风时,石鼓会发出响声。
   莲花山麓有原平著名的古庙——石鼓神祠。据相关资料记载,元代张显之的夫人延氏,娘家在晋中介休。延氏乐善好施,在山下修建了舍药院,并供奉绵山介子推神灵保佑。一天夜里,她听到人语马嘶,便隔着窗户询问。对方回答:“介神驻兵。”听说是两千年前的介子推驻兵于此,延氏就把舍药院改建成介子推行宫并塑起了介子推和其母的巨像,墙壁上绘32幅介子推生平画面。于是,介子推成了这里的山神,“石鼓神祠”也由此得名。在石鼓神祠周围,还有石人瀑布、滹沱吞食、早种晚收等景观。
  
  “小五台”山峰秀丽
  
   位于原平市东北处的五峰山也是值得一游的地方。因山中有五峰而得名,属于五台山的余脉。
   五峰山最高海拔1259米,南峰有冥府殿,西峰有梵王宫,北峰有水草庙,中峰上的寿宁寺为五台山寿宁寺的下院祭。五峰山山色秀丽、风景优美,有“小五台”之美称。据资料记载,天涯为天涯,五峰为地角。曾经的“地角枕流”,是崞县(原平旧称)八景之一。
   建在中峰上的寿宁寺,山门悬匾写有“五峰圣境”。然而,这里不止是五台山的微缩版那么简单,硕大的唐代板瓦、莲瓣柱础的发现,佐证了山寺之古老。还有线娘娘的神奇传说经久不衰,清朝康熙皇帝御笔亲书的“五峰化宇”已成为镇寺之宝。
   相传,清顺治帝福临第四子玄烨去边地出征,因打仗失利而遭遇饥迫,路遇一夫人赠予他食物。玄烨感恩戴德,询问夫人居址,对方回答:“山西崞县五峰山处。”玄烨即位后,便派专员寻访五峰山,一路沿途打听到崞县东边有一座圣母庙,得知相助之人早已修成神仙。于是,玄烨颁旨下诏,封为“五峰圣母”,并定于四月初六上山祭庙。往后,康熙帝传召崞阳知县于每年代帝祭祀,由此建起了一座嵌于五峰之间的 “三圣殿”,殿内塑圣母像六尊。
  
  普济桥造型优美
  
   在原平市城北20公里的崞阳镇南门外河流上,横跨着一座与赵州桥相仿的桥梁,名为普济桥。其建筑结构与赵州桥相仿,是我国古代桥梁史上的杰作之一。
   普济桥俗称南桥,创建于金泰和三年(公元1203年),以后历代曾予补修,至今仍保持着宋、金时期的石桥雄姿和瑰丽艺术。桥是用行錾石和雕刻石砌成的,主桥全长30米,跨度8米,券高7米。两端各有一引桥、两小券,用来分泄洪水。大小券口均为石料横旋,券口边沿均有造型精美的石刻浮雕。大券口的两边、中间雕有石狮头,其余部位均匀地雕有故事人物浮雕组画16幅;小券口边雕有蛟龙出水及九针图案。浮雕均典雅古朴、寓意深远、造型优美、精巧别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由于滹沱河水的丰沛滋养和天然韵致,在原平大地上成就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独有风物。红彤彤的剪纸贴在农家窗户上,昭示着火红的日子;绚丽多彩的炕围画映照着小院的静谧,给简朴的生活增加了富丽典雅;街头上的凤秧歌在锣鼓声中,扭出原平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幸福生活的珍惜;场院中的挠羊赛激烈竞技,呼喊声和鼓掌声汇聚出力之美、众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