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0年06月22日
迁新居 立新业 展新颜

山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

  (上接01版)
  
   新平堡镇常胜山村的搬迁户李文生说起搬迁,笑得合不拢嘴。他说,2019年4月21日对于他们村里人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天镇县“万家乐”安置点小区搬迁工作正式启动。当天小区内,锣鼓喧天、人声鼎沸,人们兴奋地在新楼房里看了又看,围着小区转了又转,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回忆起搬迁的情景,李文生说:“我们村是县里首个整体搬迁村,在黄土地里滚打了大半辈子,没想到能住上楼房,过上城里人的生活。那天,是我一生中最开心的一天。”
   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我省采取精准识别对象、新区安置配套、旧村拆除复垦、生态修复整治、产业就业保障和社区治理跟进“六环联动”办法,围绕解决“人、钱、地、房、树、村、稳”七个方面的问题,统筹推进深度贫困自然村整体搬迁。各地在工作中把经济账、长远账、收益账、子孙账、资产账和兜底账给群众讲清楚、算明白,有效提高了搬迁对象精准率、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工程竣工率、搬迁入住率和群众满意度。
   针对贫困群众故土难离、对搬迁后生活环境信心不足,导致旧村旧房拆除难,新旧两头跑,搬出来稳不住的问题。我省出台拆除复垦奖补政策,明确退耕还林等政策补贴、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农村社会保障政策、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和渠道、脱贫攻坚支持政策等不变,确保搬迁农户权益无损,让群众搬得既顺心又开心。截至目前,全省1502个集中安置点全部建成,36.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11万同步搬迁人口,告别穷窝窝,住上了新房子,过上了新生活。
  
  后续扶持不松劲就业增收乐无忧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在保证1502个集中安置点入住率的同时,我省把后续扶持政策落到实处,注重产业培育和就业帮扶,确保贫困劳动力都能在家门口就业。
   刘彩霞是和顺县义兴镇井子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原来住在距县城西15公里的山沟里,不仅住房条件差,出行不便,村里更没有学校,两个孩子上学只能到县城租房。
   搬到县城的易地扶贫安置点康阜小区后,刘彩霞的生活变了样,她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培训,在小区附近的扶贫工厂上了班,孩子在附近的学校上了学,小区内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卫生室、综合文化场所等配套设施齐全,她不出小区就能解决日常生活遇到的各种问题,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工资是计件结算的,干得多拿得多,再也不用千里迢迢出门打工了,就业顾家‘两不误’,每月能拿近2000元工资。”谈起现在的生活,她快乐而满足。
   去年以来,我省进一步将工作重点从工程建设转移到后续扶持上来,制定出台相关后续扶持实施政策,在农村安置区配套建设农业园区,培育壮大乡村产业,完善带贫益贫机制;在县城安置点配套建设扶贫产业园区、扶贫车间,强化就业培训和劳务输出,鼓励搬迁群众自主择业创业。
   “真没想到,这辈子能住上新房,还就近做起了买卖,这都是易地扶贫搬迁的好政策帮了我。”6月18日,在保德县惠民家园小区,原来住在窑圪台乡王家坪村的贫困户陈巨全对记者发出由衷感慨。
   惠民家园是保德县最大最集中的易地扶贫搬迁小区,县居民办事处党工委书记、主任胡耀介绍,惠民家园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后续扶持,注重社区治理,目前已形成了办事有地方、议事有组织、纠纷有人管、困难有人帮的工作格局,为搬迁群众融入新社区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撑。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增强搬迁群众获得感、融入感、幸福感。我省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在安置点同步配套医疗、教育和养老等公益设施,同步跟进特色产业园、扶贫车间、扶贫产业园建设的基础上,各地还创新工作体制机制,着力推进政策有效接续,在产业培育和技能培训方面下功夫,把社区治理和民生服务落到实处,确保搬迁群众安居乐业。
   省扶贫办主任刘志杰对记者说:“与完成搬迁任务相比,做好后续扶持工作更加艰巨。刚刚召开的全省易地扶贫搬迁拆除复垦现场推进会,就是要把各项后续扶持进一步落实落细,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生活。”
  据《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