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0年07月13日
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博导崔艳霞

学有所成归故乡 勇于挑战攀高峰

  崔艳霞 山西吕梁人,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博导。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青年三晋学者,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第2批入选者。发表SCI论文66篇,被引用近2000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4项,获山西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本报记者 张丽
  
   作为太原理工大学入选国家“优青”科研人员中唯一的女性,崔艳霞2011年从浙江大学博士毕业后入职太原理工大学,仅9年多时间,她的头上便加冕了诸多光环——“香江学者”“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青年三晋学者”“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
  
  毅然回乡谋发展
  
   崔艳霞的研究方向为表面等离子激元基础及应用,研究对象主要是具有微纳精细图案的金属结构。这类结构由于表现出普通结构不具有的奇异光学性质而备受关注,如超分辨率完美透镜、负折射率、超宽带吸收、隐身斗篷等。作为微纳光子学的一支新秀,该方向自上世纪90年代兴起就迅速在许多领域找到了用武之地,包括太阳能捕获、信号传感与检测、光束整形等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
   通过五年在杰青何赛灵教授团队的学习,崔艳霞在表面等离子激元领域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并熟练掌握了该领域从仿真计算到机理分析再到实验验证所需要的相关能力和技能。
   博士毕业后,崔艳霞放弃了去一些知名高校发展的机会,决定回到故土山西发展,加盟了太原理工大学。如今回头看来,她这个选择十分明智。
   “知名高校往往重点支持中年科研骨干的发展,而对青年人的扶持和帮助相对较弱。”崔艳霞说,相比而言,太原理工大学从校级到院级都对青年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表现出高度的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为青年人的发展创造机会、搭建平台,助其扬帆。
   2011年10月入校后,崔艳霞敏锐地注意到了学校在材料学科领域的优势,便立即加入了在有机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方面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郝玉英教授团队。她与郝玉英教授的科研背景相互结合,互补有无,催生出一个新的方向——利用表面等离子激元增强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提高太阳能光捕获效率,作为表面等离子激元的一个重要应用,有望为解决能源危机问题提出新思路,是当下一个十分热门的研究方向。目前,她们合作已经拿下两项国家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国家基金青年项目,团队建设初具规模,相应的科研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已有一些成果陆续发表。
  
  开拓科研新天地
  
   2019年11月底,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最终评定结果公布,崔艳霞的 “纳米结构调控光电子器件性能研究”项目入选。
   “省里、学校给了我很大的资助和支持,说实话,压力也很大。”崔艳霞很庆幸自己在浙江大学博士毕业后,面对一线城市、名校的招揽,选择了太原理工大学。“学校很爱才,各方面的关怀、支持都特别到位,也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感觉很温暖。”
   每次和别人聊天的时候,崔艳霞都会感慨地说:“来太原理工真的很好!领导们在各种场合推荐我,手把手指导我们写项目申请书,项目写作的经验都是在这里学习积累的。”
   九年时间,崔艳霞在太原理工大学从无到有,开拓出了一番新天地——组建了自己的实验室和团队,并获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纳米光电子团队成员包括她和两位老师、20余名博士硕士,团队成员主持国家基金9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
   除了聊起科研时思路敏捷、语速超快、滔滔不绝,崔艳霞对于带团队、带学生也有着极大的热情。
   “每次站到讲台上,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是做多少科研都没有办法感受到的。”“学生在跟着你学知识的时候,也在学做人和做事,想着他们对老师的尊重、敬仰、向往和跟随,我真心希望他们被影响、被打造成一个个更好的人才。”崔艳霞心里始终有着这样的使命感,因此,除了带领、指导团队成员做科研、做项目,她对于本科教学也投入了很大的时间和精力。
   2019年秋季学期,她给本科生上了一门新课程 《光电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我把我们的科研成果穿插在课程中给学生讲,希望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能把学生的培养带到一个新高度。而且,我还琢磨进行一些教学改革,比如选一些本科生进实验室,从观摩实验开始,帮助他们把课本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立体化,鼓励他们加入团队一起做实验。”她说。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了解学生需要什么,让他们都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给他们正面的促进和影响。”崔艳霞说。近年来,除了学术论文,她与团队成员还发表了多篇科研育人论文。“领导表扬我,说崔老师不光做科研,还做思政教育工作。”她笑着说。
  
  教书育人担使命
  
    崔艳霞深入学习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精神,主动适应现代社会科技发展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努力做到与时俱进。在本科教学中积极进行教学内容与课程改革的研究探索,从改革教学内容、注重兴趣培养、理论实践结合、双语接轨国际等四个方面施行课程教学改革。充分利用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结合自身研究经历开展专题讲授,实施本科生进实验室的科研训练,扩展学生知识面。
   她特别注重将团队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根据授课内容选择课题组内发表的优秀期刊论文与学生分享,将所接触的领域内前沿知识系统化、简单化地讲给学生。通过讲解团队发表的英文论文,一定程度地应用了双语教学,在传授专业前沿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外语能力。课余,她吸纳优秀的本科生加入自己的团队,跟着研究生一起开展科研工作,升华了实验室硬件资源的价值,提升本科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对本科生就业与考研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目前,崔艳霞积极投身金课建设,努力将 《光电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建设成为太原理工大学的一门特色专业课。
   此外,崔艳霞还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推动科研理念与科研成果走向社会,服务更广泛的受众。她为太原市育英中学学生做了 《中学生如何加强科技创新》的报告,获得师生一致好评。
   回顾过去的科研经历,崔艳霞也有过迷茫,有过消极,也有对未知的恐惧,甚至也想过要放弃,但最终,她坚持了下来。而当自己平静地、严谨地、有序地开展科研工作时,所得到的回馈往往远远出乎自己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