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0年07月20日
国网太原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中电联无人机巡检组专家侯飞

不服输的电力“拼命三郎”

  青春微记录
  
   侯飞 在国网太原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工作,从事输电线路运检工作11年,担任中电联无人机巡检组专家,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太原市“晋阳工匠”,山西省电力公司五四青年奖章、技术能手、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参与研究的科技创新项目获全国电力行业优秀成果一等奖,先后获得国家电网公司、山西电力行业、山西省电力公司科技类奖项12项、青创赛金奖2项、铜奖1项,多次参与国家电网公司、山西省电力公司比武竞赛,均进入全省前3名,入选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火炬手,传递了电力青年昂扬向上的积极形象。2020年,获得第20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本报记者 张帅 通讯员 田晓君
  
   负责电力检修的工作者,面临的往往是十分复杂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作为一名已经从事了11年的输电专业工作者,侯飞从进入电力行业起,就在想着如何能够破解这些问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8年前,侯飞接触到了无人飞机,他发现,无人机在面对恶劣的自然和地质条件时,要比人力从容许多,这让他发了疯一般开始学习、研究如何操作无人机,用无人机来取代人力实现巡检的工作。
  
  无人机巡检先行者
  
   8年前,侯飞与无人机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山西省电力公司成为国家电网公司首批10家无人机巡检作业的试点单位,每天需要高压巡线的他被选为无人机操作员。
   说起那段刚开始练习的日子,侯飞印象最深的是在山东的雪野湖,那里地处山区,远离城市且有大面积的飞行训练场地,为中国国际航空节永久举办地,在那里,侯飞第一次接触到了无人机。
   在接触真正的无人机之前,都要经过至少上百次的模拟操作,八方向遥控杆、数十通道数据链,一次小失误就可能造成无人机坠毁,绝不是小孩玩遥控飞机的概念。工业级的无人机电子转速高达每分钟数千甚至上万转,高速旋转的螺旋桨,比刀子还锋利,接触到身体的任何部位都会带来严重的创伤,这对人的心理素质也是极大的挑战与考验。
   2014年1月正值寒冬,侯飞在户外学习操作无人机,由于操控手指必须直接接触金属的遥控杆,每个训练架次20分钟下来,手指会冻得与遥控杆粘连,但飞行技术的不断提升,却让他感觉到特别温暖。
   2017年,山西省电力公司无人机巡检技能竞赛在临汾电校举行,6月至7月临汾酷暑难耐,技能竞赛开启了一场与高温的极限挑战,个人项目场地“8”字训练塑料布已被地表近70℃的高温烤化,压盖在塑料布上面的重锤片就像模具一样将塑料烧透成一个个圆圈。气温48.3℃、风速0米/秒,操控人员必须要求“两个不离”,手不离遥控器,眼不离无人机,就这样汗水如水滴般顺着下巴往下流。
   比赛中,侯飞和他的团队在预设的14条线路缺陷中精准查找出10条缺陷。个人项目精准完成了纯手动模式下正“8”及倒“8”字飞行作业,得到了专家裁判组的高度认可。
  
  竞赛比武唯先必争
  
   2014年,国网公司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比武中,侯飞作为山西二队的成员参与了国网竞赛集训,带电作业离不开屏蔽服,220千伏带电作业的屏蔽服用内嵌的金属线将帽子、上衣、裤子、鞋、手套连接,用电流表确定身上屏蔽服的电阻符合作业标准,光是准备工作就让人感觉闷热不适。
   “穿完屏蔽服后,还要戴上2副手套,一副是内置纱手套,一副是绝缘手套。烈日下,穿着这样不透气的全套屏蔽服,再加上绝缘手套、安全帽,伴着身边高压导线发出‘嗞嗞’的放电声,一训练就是几个小时,训练后脱下屏蔽服,里面的衣服湿着滴水,大多时候,干完活儿大家都不想吃饭,就觉得恶心想吐,浑身没劲儿。有时候为了争取凉快点的训练时间,清晨、夜晚、雨天都在不断地加练。”侯飞告诉《山西青年报》记者。
  
  奋力创新永无止尽
  
   在这个不进则退、不主动便淘汰的新时代下,侯飞觉得只有不断总结、勇于创新才能不断进步,在他看来,在工作中要更多地想一想为什么要这么做、用什么方法做更好、还能不能做得更好,才是保持好状态的诀窍。
   在操作无人机巡检的过程中,侯飞和他的同事们遇到了两个难题:一是无人机在地形复杂区域,受多种因素影响,GPS信号会出现丢失,飞机失去导航会造成严重后果。
   侯飞和他的创新团队提出了“GPS+惯性导航+地形辅助”组合导航系统,让无人机能够在丢失GPS信号的极端情况下,依旧可以借助惯性导航+地形辅助等准确定位,确保了无人机的安全飞行。
   同时,由于巡检过程中获取的影像资料数量巨大,如果采用人工识别方式直接处理巨大的信息,工作量大并且很容易遗漏关键信息。为此,侯飞和他的创新团队提出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仿生视觉分析和智能识别技术,导入海量的缺陷数据丰富大数据库,通过机器的学习系统,建立各类缺陷模型,缺陷数据识别越多,识别准确率越高,使巡检系统具备人眼的识别和人脑的分析能力,给输电线路智能巡检加了一双“仿生眼”,此项“仿生眼”创新项目也进入了国网公司的青创赛。2018年,侯飞和同事们着力研究的创新项目“无人机龙巢”也得到了广泛推广。
   2019年,侯飞组织铁塔之星青年创新团队紧密围绕输电专业重点,推进技术革新,对工器具材料、专业技术、工艺进行改善改进,申报创新项目22项,14项已申请专利并受理,其中1项在太原市“五小”岗位竞赛中获奖。
   面对取得的成绩和曾经应对的多种挑战,侯飞说:“奋斗与创新,是新时代青年人应有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铁塔银线带走了他的稚嫩青涩,但带不走的是面对挑战绝不退缩的奋斗热情。年轻不计得失,青春不言成败,每一个电力青年都应脚踏实地、朝气蓬勃,主动投身电力发展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现出不平凡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