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0年07月30日

生态修复建设 村民成了最大受益人

  本报记者 钱进 通讯员 刘利峰
  
   从采煤沉陷区整村搬迁到规划整齐、居住得体的新区之后,如何把原有的旧村遗址从荒山野岭变为青山绿水,如何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向荒山要出路、向荒山要生态、向荒山要效益的生态修复转型之路,造福一方百姓。7月22日,记者了解到,大同市云冈区永定庄村村民在党支部的引领下,用多年的坚守,实现了属于自己的绿色发展梦。
   在云冈区恒安新区东南部,有一个干净整洁的居民小区永同嘉苑,在这里,住着205户387名永定庄村村民。从2014年年底村民入驻这里以后,他们的人居环境好了,外出务工的渠道多了,周边的医疗卫生、教育设施也满足了村民们的生活所需,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
   “我在永定庄村生活了大半辈子了,过去一直是住在用石头块、木条搭成的自建房,冬天走风漏气,夏天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过得很艰难,现在好了,住上了新楼房,日子过得挺滋润。”60多岁的尹彩兰情不自禁地说道。
   除了人居条件改善了,像尹彩兰一样的村民们每年的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期间还能领到村里发放的米面油以及其他节日物品,每个月还能领到村里为村民们发放的800元到1500元不等的“红利”,就连每年住楼房所需的物业管理费、采暖费等一些费用,村里也实现了“大包干”。
   “这些费用的来源,一个是来自村办运输队贡献给村集体的收入,而另一个就是来自我们这些年来开发村址荒山所带来的收入。”永定庄村村党支部副书记李云说道。
   李云所说开发的荒山,正是距离新村五公里外的“松云照”生态园,过去,这里是永定庄村民居住的地方,但由于采煤沉陷的困扰,这里已经不能再住人了,旧址在2013年搬迁并夷为平地后,便开始了大规模以植树造林为主的生态修复工程。
   近几年来,这个村共累计投资500多万元,栽植各类树种36000余株,绿化荒山2000亩,建造了四柱三层牌楼一座,双层单层凉亭共七座,文化长廊一条,山顶端还建造了125立方米的蓄水池两座及管网配套工程,山下建造了可容6000立方米的小型水库一座,并取名“松云照生态园”,形成了以杏树、枣树、宾果树为主的经济林和以油松、樟子松、香槐为主的景观林。
   现如今,村党支部组建的13组志愿者服务队每天都活跃在生态园进行林木管护,今年还增植了750株两米多高樟子松,一个集采摘、观光、体验、旅游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区正在形成。
   “我们是生态修复的建设者也是受益人,我们充分认识到了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李云介绍道。

X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