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0年08月12日
阳泉团市委青年发展部部长董小燕

14年青春年华倾注阳泉市希望工程

  本报记者 孟存田 文/图
  
   时刻面带微笑,说话温和爽直,工作干练优秀,初见董小燕,她便给《山西青年报》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自2004年考入阳泉团市委后,董小燕先后任工农青年部科员、副部长、希望工程办公室主任、青年发展部部长。在她16年的共青团工作经历中,有14年是与希望工程密切相关的。
   多年的扎实工作,让她收获了许多经验,也收获了诸多荣誉——先后被团省委两次授予“山西省优秀共青团干部”、被山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授予“山西省希望工程优秀团干部”,2020年3月被中国青基会授予“希望工程30年突出贡献者”。
  
  结缘 开辟希望工程崭新事业
  
    2006年,为了破解阳泉市部分学生因家庭贫困上不起学而频繁出现的信访问题,阳泉团市委努力寻找突破口,成立了阳泉市希望工程办公室,正式树起“希望工程”的大旗,并在阳泉全方位、立体式地掀起扶危济困、捐资助学的热潮。
   这项工作,由当时的工农青年部具体实施。而董小燕,就在团市委领导的带领下,参与了希望工程办公室成立的各项筹备、宣传、实施工作,也由此和希望工程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年,在省青基会的大力支持下,阳泉市得到了“芙蓉学子”10万元的启动资金,并面向全市广泛宣传圆梦行动,举办了阳泉市希望工程成立仪式及大型公益劝募活动,阳泉市200余名大学生向希望办递交了助学申请。
   从接受工作开始,董小燕就深知,这项工作关系青少年民生,是阳泉共青团服务党政、服务青年的一项新的尝试,意义重大。
   工作中,董小燕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克服工作任务重、人手少的难题,从起草机构成立报告,到完善制度,到活动流程,再到资金核算,所有的流程想了又想,所有的文字资料改了又改,所有的资金算了又算,生怕出现一点纰漏。
   此外,董小燕热情接待每一位学生和家长,耐心解答每一个问题,认真审阅每一份申请书,仔细查看每一份贫困证明,力争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孩子身上。
   在董小燕和同事们的努力下,阳泉市希望工程第一年的筹款金额就超过了100万元,资助学生149名,并援建一所希望小学。
   希望工程的实施,有效地唤醒了阳泉市广大民众扶危助困、捐资助学的热潮。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如何让更多的贫困学生受益,如何筹集到更多的资金,如何让阳泉市希望工程做大做强是摆在面前的主要任务,而其中首要解决的就是资金问题。
   为此,阳泉团市委积极争取党政领导和上级团委及社会各界的支持,积极奔走呼吁。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大希望工程宣传力度,董小燕带领媒体,多次深入到贫困大学生的家庭和所在学校进行一线采访,写下了一篇篇感人肺腑的宣传报道,拍摄回一张张催人泪下的公益照片,在一次次心灵震撼和精神洗礼中,制作出一期期感人的专题节目,通过电视、电波、网络、报刊向全社会谱写着真情的乐章,遍洒着爱的雨露。
   董小燕告诉《山西青年报》记者,每年七八月份,阳泉团市委就开始组织开展 “十百千万”青年志愿者劝募活动,由团市委领导亲自带队,白天到各大企事业单位进行劝募,每晚6点下班后就拉着音响、投影设备、条幅和宣传单到各个社区、乡镇进行希望工程宣传。几乎每晚下班都在半夜12点之后,更没有什么周末休息日。
   在工作中,董小燕发现有些学生递交的资料不实,为了严把审核关,从2007年开始,每年资助的100多名学生她都亲自带队全部进行入户调查,挨家挨户确认学生资料的准确性。
   “工作虽然辛苦,但我们心里一想到那些渴望求学的孩子,就义无反顾。”董小燕说。
  
  创新 实现希望工程提档升级
  
      2012年1月,董小燕被正式任命为阳泉市希望工程办公室主任。上任后,她进一步完善了学生的申报制度、考核制度、审核制度、受助学生后续管理制度等。
   针对人手少的问题,董小燕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把圆梦行动申报工作放在了基层,实施了从学校、乡镇(街道)、县区团委逐级申报审核制度,并成立了阳泉市希望工程调查组,由各县区团委书记作为第一负责人,由县(区)、乡(镇、街道)、三级团组织负责人为成员,深入所属地报名的学生家中,逐一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学生家庭实际情况。
   同时,阳泉团市委邀请爱心人士、新闻媒体人、青年志愿者等作为希望工程爱心监督员,一同随机深入拟资助对象家中进行比例不少于30%的抽查,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这不仅极大地增加了工作力量,也使希望工程的受助学生情况更加清晰、工作流程更加科学、调查工作更加严谨,真正做到了阳光透明操作。
   针对学生申报资料混乱的情况,阳泉团市委在2013年创新设计了 《圆梦手册》,该手册不仅包括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相关证明,同时首次把道德评价引入学生考核机制,让捐方通过《圆梦手册》对学生的情况一目了然,以便于更好地有效对接。通过制度的完善,阳泉希望工程走上了良性运转轨道。2014年4月,中国青基会副秘书长杨春雷一行专程调研,“阳泉模式”受到肯定。
   面对着一笔笔充满爱心的善款,“如何将这些资金管理好”是董小燕思考最多的问题。她告诉记者,一直以来,阳泉团市委都严格按照省青基会的要求,规范希望工程账户使用,并主动邀请审计部门定期审计。从2012年开始,全国统一取消了地市级设立希望工程账户,阳泉团市委便要求捐方将所有善款直接汇入省青基会的专门账户,在使用时向省青基会打报告进行申请拨付,在第一时间将钱足额地打到学生卡上。同时,及时将阳泉希望工程资金使用情况向省青基会和捐方详细汇报。对于活动开展所产生的费用,阳泉团市委“自掏腰包”,从工作经费中节省出来开支进行使用,确保捐方的善款一分不少地发到贫困学生手中,使希望工程成为名副其实的“放心工程”“贴心工程”“安心工程”。
   董小燕说,希望工程带给受助者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多的应该是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教会他们自尊、自重、自爱、自信,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懂得什么是大爱与奉献,从而以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社会,把爱心的接力传承下去。为此,在希望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阳泉市希望办注重对受助学生开展感恩教育,通过签“助学协议”“助承诺卡”、倡议感恩、表态发言等形式,教导受助学生要讲求诚信,热心公益,勤奋学习,奋发成才。
   2016年,阳泉团市委创新制作了《青年诚信手册》,对学生的后期学习、志愿服务等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帮助他们安排假期见习,使学生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假期中,阳泉团市委组织开展了“圆梦学子回访”活动,深入了解受助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经回访得知,阳泉市在希望工程中受到资助的学生大部分都能勤奋刻苦,自立自强,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很多学生拿到了奖学金,担任学生会干部,部分学生还入了党。许多受助学生也会给市希望办写信汇报学习生活情况,或是利用假期来当志愿者,还有的学生在获得奖学金后,拿出一部分捐赠给希望工程。这些自强不息、将爱传递的孩子,也成为董小燕心里最大的欣慰和一定要把希望工程这项公益事业长期地坚持下去的决心和斗志。
  
  引领 真心真情凝聚爱心力量
  
    希望工程实施过程中,董小燕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规和各项内部规章制度,不断规范希望工程运作机制。
   “对于收到的每一笔捐款,无论企业上百万元的大额捐款,还是个人捐的几块几毛,我们都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悉心呵护,用好每一笔捐款,资助好每一位困难学生,建设好每一所希望学校,以良好的公益形象取信于社会。”董小燕说。
   2016年是阳泉市希望工程的10岁生日,阳泉团市委特别举办了希望工程10周年纪念活动,对阳泉市多年来涌现出的一批“杰出爱心人士”和“优秀爱心人士”进行了表彰。其中,有以阳泉市志远工程有限公司、阳泉市商业银行、阳泉市义工联合会等为代表的本地爱心企业和爱心团体,还有对阳泉市希望工程给予了长期关注和支持的湖南中烟工业有限公司、河北中烟工业有限公司、广州嘉泰鞋业有限公司、光大银行太原分行等一批省内外企业。
   “水果哥”王亮明,每次来市希望办都是带着整沓的十元、二十元钞票,累计捐款20余万元;曾光明作为一名普通看守所民警,从1996年开始,以“公仆”的名义每月拿出100元工资寄到省青基会账户,在阳泉希望工程成立后,他又开始向阳泉希望工程捐款,在他的带领下,他的朋友和儿子曾磊也一起参与其中,将这份爱心发扬光大;退休职工“铁牛叔叔”,累计向希望工程捐款48.5万元,帮助117名贫困学生圆梦大学;“魏先生”累计向希望工程捐款39.6万元,帮助86名贫困学生圆梦大学;薛紫阳从10岁开始每年从压岁钱中拿出500元捐赠希望工程,8年累计捐款4000元;阳泉市义工联合会团队多次为希望工程积极奔走,募集资金近百万元,捐助大学生200余名。此外,郑建东、侯炎希等数名希望工程的受助学生也反哺社会,加入到爱心捐赠的队伍当中。
   这其中,好多爱心人士本人生活非常简朴,但为希望工程捐款却是连续数年慷慨解囊,甚至捐款之后不留姓名和电话,这样的感人事迹有很多。每每提到这些爱心人士,董小燕几度哽咽,她说,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无私奉献,阳泉希望工程事业才能持续向前,寒门学子才能顺利就学。为此,她总是认真做好捐方与受助学生的对接工作和资料整理工作,逢年过节,她都会编辑祝福短信,表达希望工程对他们的感谢之情。
  
  坚守 倾心奉献希望工程事业
  
    “希望工程,源于责任,始于情怀。”董小燕这样告诉记者。
   2018年起,董小燕被任命为阳泉团市委青年发展部部长,兼管希望工程工作。
   从希望工程实施那天开始,董小燕就牢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庄严承诺,把“尽职尽责,服务青年”八个字深深铭刻在心头,把工作当事业,把事业当追求。在她心里,希望工程事业早已成为生命中一部分。
   如今,阳泉市希望工程已经走过了14个年头。截至目前,阳泉希望工程已经筹集善款达到1400余万元,资助贫困大中小学生3350余人,援建8所希望小学,并在乡村学校建设了一批希望工程电脑、图书、美术、音乐、舞蹈教室及体育园地等,希望工程已经在阳泉大地深入人心,遍地开花,成为阳泉市社会参与最广泛、最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公益事业。
   看着希望工程的发展壮大,董小燕的内心无比激动和振奋。“未来岁月,我们还将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一如既往、无怨无悔地把希望工程这项伟大的事业坚持做下去,用更加完善的制度、更加规范的流程、更加创新的项目、更加周到的服务取信于社会、服务于社会,把更多的爱心企业和个人汇聚到希望工程旗帜下,共同用爱心架起希望的桥梁,帮助更多的贫困青少年顺利就学,为阳泉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董小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