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0年08月20日

大同灵丘县供电公司派驻东岭沟村扶贫工作队队员陈少华

90“后”大学生关爱孤寡老人
  青春微记录
  
    陈少华 “90后”大学生,2018年入职大同市灵丘县供电公司,同年9月成为东岭沟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在东岭沟村驻村帮扶的两年里,陈少华除了照顾孤寡老人,还积极联系协调,为村里改造了道路、接通了自来水、整改了低压线路、扩容了变压器……本报记者 孟绍毅 通讯员 孙兆雪
   在进入东岭沟村扶贫的第一天,陈少华就准备了一个本子,用来记录扶贫工作的点滴……从夏天的炎炎烈日到冬季的白雪皑皑,从城市的喧嚣到乡村的幽静,现在,厚厚的本子只剩下薄薄的几页,在东岭沟村的扶贫生活,让他深感脱贫攻坚工作的使命与担当。
  
  从背篓认识乡村
  
   陈少华至今都记得他来到东岭沟村的第一天,在沟堑纵横的土地上,道路两边散落着简陋、低矮的土坯房。很多土坯房前放着一个大小不等的背篓,这让他很好奇。
   “这些背篓都是干什么的呀?”陈少华问村委会主任。
   “村里没有小卖部,许多日用品需要去镇上买。来回都得走山路,不好走!为了一次多带点,村里的老人大多都会背背篓去。”
   看着村民背上沉重的背篓,听着村委会主任的介绍,陈少华陷入了茫然。
   “村民身穿早已看不清颜色的衣服,没有超市、没有卫生间、没有共享单车,城市中熟悉的一切在这里成了奢侈品……特色背篓承载着村民的日常所需。”这是陈少华在本子第一页记录的内容。背篓,不仅是他在东岭沟村驻村帮扶工作伊始对乡村的第一认识,也成了他此后帮扶工作的重要道具。
  
  帮扶之余的思考
  
   在帮扶工作的开展中,陈少华了解到东岭沟村有40多户贫困户,大部分是70多岁的老人,其中一位叫孟祥宏的孤寡老人是陈少华重点照顾的对象。常年的辛苦劳作使孟祥宏患有高血压等多种疾病,陈少华经常去看望老人,每次都不忘带上一些生活用品。
   有一次,陈少华看到孟祥宏背着背篓慢慢地走在那条乡间小路上,急忙迎上前。询问后得知,老人想趁着降温前去镇里买点日常用品。得知这一情况后,陈少华没有丝毫犹豫,急忙接过孟祥宏的背篓,说道:“大爷,以后您需要买什么,只要告诉我就行,您这么大岁数了,在家好好休息,让我去买。”说完便背起背篓直奔镇上。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想,如何让乡亲们摆脱贫困?如何让乡亲们有一条自己的致富路?如何让乡亲们在家门口也能买到生活必需品?”这些问题成了萦绕在陈少华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困惑,也成了他本子上记录最多的内容。
  
  为村民改造道路
  
   东岭沟村地处偏远山区,自然环境恶劣,村里唯一一条硬化过的路,已经破坏严重。从来到东岭沟村的第一天,陈少华就深刻感受到,一条康庄大道对于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意义,只要路畅通了,村民就可以多和外界联通,就可以方便购买生活必需品,同时也能把自己做的豆腐、养的鸡鸭拿到镇里去卖,经济情况就能得到改善。
   当陈少华向村民提出要对村里的道路进行修缮的建议时,大家几乎一边倒地反对,这给满怀激情的他泼了一盆冷水。
   听着村民的质疑声,陈少华并没有妥协和放弃,他坚信自己的选择。
   “修路这样的事,我真能做到吗?”陈少华在本子上多次问自己。经过连日的思考、咨询,他在本子上写道:“没有经验可以学,每当感到疲惫、孤立无援的时候,我总会想起孟大爷的背篓,我一定要把这条路改造好,打通村里脱贫致富的脉络。”
   说干就干,这期间,他不知往返镇政府和县城多少次。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半年的奔波努力,当看到项目审批待实施的那一刻,他的心瞬间踏实了。“审批终于下来了,今晚可以好好睡觉了。”陈少华在本子上记录下当时如释重负的心情。
  
  本子薄了幸福厚了
  
   以前,村委会大院外的那口井,便是全村唯一的取水地,到了冬天,气温下降,井口经常结冰,饮水成了家家户户最头痛的难题。为此,陈少华和其他帮扶队友积极入户检查用水问题,并与相关部门沟通。难的不仅是用水,还有那些一成不变的危房及孩子们缺的教育、老乡们落后的医疗。
   如今,道路通畅了,自来水问题得到改造、低压线路整改、变压器扩容及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犹如强心剂一般,给了村民开始新生活的信心、勇气和保障。
   夕阳西下,陈少华的帮扶走访又一次在走街串巷中结束。站在村口,拿出记录本,翻开第一天走访的记录,密密麻麻记了五页,可今天他只记了不到五行。本子越来越薄了,村民的幸福越来越厚实。
   在东岭沟村的两年里,陈少华对扶贫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与认知。他对自己能够在利国利民的事业中作出贡献、成为脱贫攻坚伟大事业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倍感荣幸,看到东岭沟村充满生机的繁忙场景,他的内心有种说不出的幸福味道。
   “东岭沟村不只是我驻村帮扶的工作对象,更是我的梦开始的地方,看着这里发生的改变,看到村民走上平坦的小路、住进敞亮的房屋、用上方便的自来水和稳定的电力,我想我人生的空间应该用公益填满,让背篓情缘延续下去,续写帮扶工作的温暖故事。”陈少华在本子上这样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