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0年08月26日
水量丰起来 水质好起来 风光美起来

山西全面推进汾河流域生态修复治理

  本报记者 孟绍毅
  
   汾河是山西人民的母亲河。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汾河生态环境保护,举全省之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推进汾河流域生态治理,汾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全面好转。目前,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先行示范段工程正在开足马力推进项目建设,汾河流域国考断面也第一次全部达V类以上水质。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蓝图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8月25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级干部赵福义,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级生态环境保护监察专员李凌昇,省水利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白小丹,介绍了我省汾河流域生态治理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积极推进重点项目
  
   2018年10月,经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三部委在北京组织的第三批全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竞争性评审,我省试点成功纳入国家第三批试点范围,共涉及2市6县(市、区)81个项目。项目类型主要为河流水系及水生态保护恢复、造林绿化治理、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矿山生态环境及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农用地综合整治、生物多样性保护六大类。
   “项目共投资83亿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缓解汾河中上游周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构建汾河中上游‘水丰、质好、河美’的汾河生态廊道,并且有力促进吕梁山集中连片绝对贫困区的生态扶贫,进一步保护好‘华北水塔’,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夯实生态屏障。”赵福义说。
   据了解,工程项目实施后,将实现地表塌陷及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面积74.77平方公里、汾河上游水源涵养治理面积233平方公里、农用地整治面积44.1平方公里、沟坡治理面积34.09平方公里;试点区域内矿山生态整治恢复率将达到80%,林草覆盖率将达到30%,水土流失治理率将达到63%,水功能区达标率将达到95%。
   2020年底前,我省还将完成7市27县城市周边20公里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的整治修复。在黄河流域重点地区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方面,财政部和自然资源部去年先后对全国9省部署了2020年度黄河流域重点地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其中我省承担1222.7公顷的治理任务,将于2021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
  
  水质保持稳定达标
  
   2020年1-6月,汾河流域13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中,Ⅰ-Ⅲ类水质优良断面较2017年同期增加了1个,劣Ⅴ类水质断面全部消除,较2017年同期减少了8个,6月单月及1-6月水质均创历年同期最优,实现了一泓清水入黄河。“7月,汾河流域国考断面水质继续保持稳定达标,改善成效得到进一步巩固。”李凌昇介绍说。
   据介绍,三年来,我省累计实施汾河流域省级水污染治理重点工程257项、市县级水污染治理工程984项,投资总额约178.5亿元,极大地补齐了水环境基础设施短板。重点提升城镇污水处理水平,新建污水管网1709公里,改造雨污合流制管网1319公里,新增处理规模54万立方米/日。通过脱氮除磷工艺改造、保(提)温提效等措施,汾河流域46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三项主要污染物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出台《山西省汛期城镇污水直排管控技术指南》,指导污水处理厂做好汛期管网清淤、积存污水清空、雨污水调蓄池建设等工作,最大程度减少雨天生活污水溢流直排。因地制宜、科学推进村镇生活污水治理。沿汾35个重点镇、846个村庄已具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持续加强畜禽粪污治理,累计建成1236个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在汾河流域率先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拉网式排查2039个入河排污口,实施分类整治,经封堵、取缔、并网纳管后,保留1124个实行按月监测,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
   2019年,围绕到2020年消除国考劣Ⅴ类断面总体目标,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公安厅等省直部门建立了“159”工作机制,共同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按职责分工抓好黑臭水体整治、河道清淤清垃圾“清河行动”、保障河流生态补水、工业企业及工业园区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灌退水管理、查处环境污染刑事犯罪等9项重点治理任务。
   此外,省生态环境厅集中向违法排污行为“亮剑”,以“零容忍”的态度,2019年开展了全省违法排污大整治“百日清零”专项行动,解决突出水环境问题223个。今年又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专项清零执法行动,整治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入河排污口违法违规问题299个,查处水环境违法案件121起、行政拘留125人、刑事拘留2人。
  
  主体工程年内完工
  
   按照省委、省政府批复的《以汾河为重点的“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方案》要求,省水利厅率先启动了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建设。“启动实施了13.5公里先行示范段工程,计划年内主体工程完工。工程建成后,将形成水面面积1.63平方公里,有效改善汾河两岸综合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提高沿岸群众幸福指数,为把汾河打造成为水利长廊、文旅长廊、生态长廊作先行示范,也为‘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还将实施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工程建设,力争年内全面开工。”白小丹说。
   同时,围绕“水量丰起来”,省水利厅实施了汾河生态补水。在汾河流域,通过已建成的万家寨引黄工程、沁河和川引水枢纽、北赵引黄联接段工程向汾河干流补水,并建立了汾河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机制。2017年至今,累计调引黄河水12.19亿立方米。
   围绕“水质好起来”,开展“清河行动”“河道采砂专项整治行动”和“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2019年1月,与省检察院、省公安厅共同开展“携手清四乱 保护母亲河”百日会战行动。经过多部门的共同努力,汾河河道行洪安全得到保障,汾河水质呈明显向好趋势。
   围绕 “风光美起来”,省政府于今年4月印发了 《汾河流域生态景观规划(2020-2035年)》,规划布局以河流为纽带,实施源头区保护,通过对河流自然形态的修复及两岸的水生态空间管控、种植结构调整、绿色产业导入,构建“一源、两路、三线、四区、多节点”的河流生态景观空间布局。
   此外,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省水利厅积极开展晋阳湖、漳泽湖、云竹湖、盐湖、伍姓湖等“五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完成“五湖”规划编制工作。“‘五湖’生态保护与修复以流域为单元,山水林田湖草系统规划,重点做好湖泊生态空间管控、水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历史文化传承和科学有限开发,以高标准保护助力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白小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