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0年09月22日

团员青年冲锋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

  本报记者 吕汉富 通讯员 康乐
  
   大同团市委驻云州区邵家皂村扶贫工作队是云州区最年轻的一支工作队,这支由3名“90后”组成的工作队,充满着年轻人的朝气和干劲。盛夏,他们拿起锄头帮助贫困户在田里除草;秋天,他们戴着草帽帮助村民打谷子;硬化村里道路时,大家又拿起铁锹……“他们3个,已经真正成了我们村里的村民了。”看着从白净到黑瘦的年轻人,邵家皂村里的大爷大娘都这样说。
   近年来,大同团市委不仅派出工作队驻村帮扶,打造一支落地生根的队伍,还重点关注、帮助一批困境青少年健康成长;实施产业扶贫,带动一批增收致富项目落地;推进体系建设,凝聚一批冲锋在前的青年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高扬青春之帆,为大同市脱贫攻坚奉献青春力量。
  
  一线帮扶 打造一支落地生根的队伍
  
    云州区邵家皂村土地贫瘠,生产和生活基础差、底子薄。大同团市委为了帮助该村脱贫奔小康,通过调研确立了产业帮扶、健康帮扶、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民生等一系列帮扶措施,发动青年力量和社会力量参与到脱贫工作中,最终该村于2018年底实现整村脱贫。
   产业帮扶方面,确立了“两扶持一打造”的方向,扶持贫困户种植小杂粮,面积已翻番,达到800余亩;扶持黄花种植共计70亩,2020年实现种植户人均增收1000元;打造景观农业,建设连片景观农业近900亩,带动种植户每年平均增收3962元。为了扭转因病致贫这一不利局面,扶贫工作队积极协调联系大同市的4家医院,派出专家定期来村义诊。
   推进精准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大同团市委积极争取各方力量支持,强化邵家皂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村里打机井2眼,并配套安装输水管道3000米,全村增加了600余亩水浇地。这样的举措一方面为种植黄花提供了有利保障,另一方面也有效改善了农民常年以来靠“天”吃饭的窘境。
   “看,这是我用积分换的洗衣液、牙刷、香皂,没有花一分钱!”在村里的扶贫爱心超市,许多村民拿着自己的积分表,兑换到一些生活用品,心里乐开了花。邵家皂村的扶贫爱心超市是大同团市委争取到同煤集团和市青年联合会的支持,于2018年12月筹建的。在扶贫爱心超市里,货架上每种物品都是“明码标分”。村民可以通过参加村里的卫生清理、集体劳动、孝顺评比、治安巡逻等获取积分,凭积分兑换日常生活用品。扶贫爱心超市与村容户貌整治、公序良俗引导、扶志扶智激励等工作结合起来,变“输血”为“造血”,通过积分奖励,提高了广大贫困户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认识,激发了贫困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村容村貌整治、参与公益劳动、参与政策学习的主动性,树立了脱贫先立志、致富靠自己的理念。
   大同团市委帮扶工作队自驻村以来,定期入户慰问,认真倾听贫困群众诉求,细致了解每户家庭情况,深挖致贫根源。每逢节假日,工作队都为村中所有农户送去米、面、油、牛奶等生活用品。驻村至今,工作队为贫困户送去慰问金及其他物品价值10万余元。在夏季举办的“送清凉”活动中,全村贫困户收到了工作队送来的各色短袖;在冬天举办的“送温暖”活动中,工作队连续两年共计为在村农户送去冬煤146吨、棉被及毛毯140余件。为了改善居住环境,工作队连续两年开展“联系群众 清洁家园”行动,全体帮扶责任人与村民团结协作,手持铁锹、扫把对村内街道、沟渠、卫生死角、垃圾场等进行了集中清理,并深入农户家中进行卫生清扫,为大家整理杂物、打扫庭院;统一为全村60余户粉刷门窗,并购置了一批50升的垃圾桶,发放到每户村民手中。
   “这么一刷,房子看着都新了,感觉人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生活会越过越好的。”看到焕然一新的房屋、干净整洁的环境,村民们笑得合不拢嘴。
   为动员青年返乡创业,培育本土青年人才兴乡,大同团市委在今年的大同市“十百千”青年人才选拔计划中,重点挖掘、选树脱贫攻坚青年先进典型,共选拔出“大同市杰出青年”脱贫攻坚方向1名、“扶贫助困好青年”20名、“新时代乡村好青年”1000名,用这些优秀典型激励和带动身边更多的贫困青年,引导广大青年树立干事创业、脱贫致富的信心。
  
  重点关注 帮助一批困境青少年健康成长
  
    为青少年做实事、解难事、办好事是共青团的职责所在,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困境青少年群体的教育、服务、管理,帮助他们全面健康成长,大同团市委聚焦“失足、失管、失学、失业、失亲”五类青少年群体,开展各类帮扶活动,用实实在在的举措关爱帮扶困境青少年。
   针对失足青少年群体,开展“浪子回头”活动,联合市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强化帮扶教育、正向激励和法律援助,让这些孩子更正人生航向,创造改过机会,重新回归社会。针对失管青少年群体,启动“青春护航”工程,充分用好 “青年之家”“流动少年宫”“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台”等团属服务阵地,让孩子们感受到党和政府一直在关心关怀关注着他们的成长。针对失学青少年群体,开展“阳光助学”等活动,圆失学青少年上学梦。针对失业青年群体,实施“大同青年就业启航计划”,建立健全失业青年就业帮扶机制,通过集中招聘、技能培训、岗位见习、创业孵化等方式,破解就业难题。针对失亲青少年群体,组建“爱心妈妈”关爱服务队,依托团属社会公益组织及青联委员,开展亲情陪伴、人文关怀、情感交流、心理辅导、爱心陪护等活动,为孩子们送去“家”的温暖,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扶贫先扶智。大同团市委通过长期开展助学扶贫公益项目,力争从根子上改变贫困。围绕学业资助,在“圆梦助学行动”“希望工程”中,100多名贫困中小学生得到资助完成学业;在“青云书屋”公益项目中,从2018年起已逐渐在浑源县西留乡中心校、广灵县东崖头小学、天镇县马家皂小学和安家皂小学援建了4座“青云书屋”,为贫困山区的学生们提供丰富多样的书籍,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产业扶贫 带动一批增收致富的项目
  
    脱贫攻坚主战场在农村,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是关键。为此,大同团市委筹集10多万元资金注入吴城乡大洼村小杂粮加工厂,组织签订了扶贫运营三方协议,助推扶贫产业启动运营。先后在浑源县、灵丘县、阳高县、云州区面向返乡大学生、农业种养专业户(合作社)、待业青年及建档立卡贫困户举办了青年电商培训班,进一步推进电子商务与农业、农村的融合发展,促进和扩大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和增收渠道。
   今年,大同团市委紧紧围绕“两增双支撑”工作目标(贫困户工资性收入只增不降、就业人数只增不降,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稳定产业支撑,为全市转型发展提供新兴产业支撑),研究制定《深入实施“三个一批”抓创业带就业助脱贫工作方案》(“三个一批”:本地征集挖掘一批、外地引入转化一批、大赛发现孵化一批),建立大同青年产业扶贫创业项目库,筛选业态新、落地易、可复制、带动就业能力强的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努力形成市有青年创业园区、县有青年创业车间、乡有青年创业合作社的稳定可持续扶贫产业格局。
   截至目前,已从本地征集筛选出100个项目,并按业态初步分类,涉及非遗传承居家经济、文化创意、规模化养殖、规模化种植、良种育繁、酿造加工、田园综合体、互联网+、生活服务、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11大类。按照“投入小、落地易、见效快、劳动就业能力强”标准,进一步遴选出酸浆豆腐加工、羊肚菌人工种植、景观花卉栽培等10个项目,投入均在50万元以下,可带动1365名贫困人口就业。
   同时,由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引荐,已与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科技部与上海市政府共同设立的区域性产业技术转移平台)进行了初步对接。
   下一步,大同团市委将建立完善入库服务对接、调度协调落实和资源整合集聚三大机制,稳步推进青年产业扶贫创业工作。
  
  体系建设 凝聚一批冲锋在前的青年
  
    2019年,大同团市委在近年来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助力脱贫攻坚 “六个一”行动,即:每一个贫困县团委定点帮扶一个贫困村;每一个非贫困县(区)团委结对开展帮扶工作;每一名团干部至少帮扶三户贫困户;每一周至少有两天时间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每一个定点帮扶村打造一个亮点品牌;每一位城市青年到农村与贫困户结对子做亲戚。通过“六个一”行动,将全市共青团脱贫攻坚工作纳入一个盘子统筹进行。
   “六个一”行动实施以来,大同团市委和市青联、市青企协、市青志协构建了多方联动、统一协调的合作体系,力保扶贫资金投入精准高效。在浑源、天镇、广灵三个贫困县相继召开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对接会,团市委班子成员、相关团县委机关干部、市青联企业界别结对帮扶负责人、部分企业团委书记和驻村帮扶第一书记等,就各贫困村脱贫攻坚中的重点、难点工作与结对帮扶责任人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对接。同时,组织动员各界别青联委员和广大优秀青年主动下村入户与贫困户结对子做亲戚。截至目前,市青联共发动10个界别选择10个贫困村,进行了 “一对一”帮扶,聚焦产业脱贫、智力扶贫、就业扶贫,精准发力。
   此外,大同团市委持续推进青年志愿行动参与精准扶贫,为贫困青少年、贫困家庭提供各类扶贫志愿服务。组织青年志愿者走进贫困村和贫困家庭,参与科技服务、健康查体、服务民生等工作,改善贫困家庭生产生活环境,与贫困青少年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今年7月,大同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各基层团组织开展了黄花采摘、义卖等志愿活动,身体力行助力大同黄花产业的发展。
   通过实施“六个一”行动,以脱贫攻坚为主战场、练兵台,让广大团员青年在脱贫一线工作中历练成长。在对贫困群众的帮扶中增强为民情怀,在处理复杂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工作能力,让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成为锻炼人才、发现人才的时代舞台,为大同市脱贫攻坚工作凝聚青春智慧力量。

ooter" style="t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