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0年10月01日
朔州市山阴县合盛堡乡黄巍村青年史秀娟

青年有巧手 捏出多彩“面塑人生”

  青春微记录
  
  史秀娟 1987年出生,朔州市山阴县合盛堡乡黄巍村人。
  
  本报记者 贺美晓 文/图
  
    嫦娥奔月、蓝孔雀、农民舞蹈庆丰收、哪吒三太子、寿星献桃、鸟叫枝头……
   在朔州市朔城区非遗民俗苑邑博园内一个展厅内,摆放着人们耳熟能详的传奇人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这一个个生龙活虎、栩栩如生的面塑摆件,出自朔州市山阴县农村青年史秀娟之手,她用灵巧的双手赋予这些面塑“鲜活的生命”。
  
  心灵手巧 一学就会
  
   近日,记者慕名来到位于朔州市朔城区老城文昌阁东的朔城区非遗民俗苑内,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在朔城区娟秀手工艺工作室见到了史秀娟。
   记者在工作室看到,展览架上摆放着数十件活灵活现的面人。史秀娟说,这个工作室是朔城区文旅局免费提供的展品馆,另外还有剪纸、香包两位老师的作品也展览在内。
   今年33岁的史秀娟是朔州市山阴县人,6岁时用胶泥和小朋友一起捏各种人物、动物、锅碗瓢盆,伙伴们都说:“每次数她捏得最好。”7岁时,她开始和母亲学习传统“捏寒燕儿”手工艺,心灵手巧的她一学就会。“妈妈说我有这方面的天赋。”慢慢地,她捏出来的寒燕儿栩栩如生,亲戚和邻居看了评价说:“这女女就是心灵手巧,赶上她妈妈了。”
   从此,史秀娟越来越喜欢捏寒燕儿,就连母亲蒸馒头的时候,她也要捏个自己喜欢的造型放进去,欣赏几天再吃掉。
  
  因为喜欢 所以热爱
  
   16岁初中毕业后,史秀娟没有上高中,开始了“捏面人”。接触多了她才知道,这是面塑。“面塑还是捏面人,只不过叫法不一样,我就喜欢玩这个。”史秀娟对《山西青年报》记者说,她从来都没觉得这是自己的专长,只是因为喜欢,“操作起来得心应手,心里感觉很舒服。”
   看着眼前惟妙惟肖、灵动逼真的众多面塑作品,记者都不忍心去摸,生怕不小心碰坏了。
   看到记者小心翼翼,史秀娟微笑着拿起嫦娥奔月面塑,用手来回摆动着裙衣。“柔韧性没问题。”史秀娟自豪地说,搞面塑的人用料都不一样,她也有自己独特的用料配方,存放六七十年都不会变形、裂缝和褪色。唯一遗憾的是,高档外罩价格较高,而她的经济条件有限,短时间内很难给面塑配外罩。虽然她也可以自己动手做,但不上档次。
   和从小一直坚持到现在的手工活的相比,这些对于她来说,并不算什么。用她的话来说,“喜欢”足矣。
  
  不停琢磨 细心观察
  
   去年,刚到朔州市时,她只懂得专心做面塑,根本不懂如何市场运营。今年,在怀仁市羔羊肉交易大会的展览区内,有热心的朋友把她的面塑作品放在展台上。一位观展人看到她的孔雀面塑非常好,当时就出500元想买。“谢谢,我只是来让人们观赏的,不能卖。”史秀娟说,这件作品耗费了她一个月。记者看到,孔雀的羽毛都是她用面一根根制作而成,看起来就像真的一样。
   史秀娟告诉记者,面塑是一种集雕塑、美术、绘画、装饰等于一体的艺术,算是很特别的雕塑,像根雕、玉雕这些都要根据材料来雕刻,而面塑不受材料约束,各种物件都可以通过面塑展现出来,成为指尖上的“美好”。
   她曾去成都、西安和同行师傅探讨交流。“回来后自己琢磨,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制作,晚上才能静下心来做出好的作品。”为了喜爱的手工艺,她白天休息,晚上制作,颠倒了正常的生活作息。
   史秀娟说,制作面塑的材料是低筋面粉加上糯米粉、食盐、蜂蜜、白砂糖、甲苯酸钠、水等主要材料,上笼屉蒸熟,用袋装好,放阴凉处,晾半月左右拿出。最主要的还是技术:捏、揉、搓、掀、挑、压、滚、镶、折等,这些都需要技巧。“有个朋友想跟我学面塑,流程都会,可每次一拿起准备好的面就无从下手。这项技术因人而异,有觉悟的人也许一学就能掌握,这和文化程度没什么关系。我也只是个初中生,更没有专业学过美术。”
   史秀娟介绍,做人物面塑,一定要了解人物的背景故事,要对所做的人物足够熟悉,先从人物的头部开始,定好头型和五官位置,再做嘴唇、鼻子、眼睛。尤其眼神,要让人看起来有灵动感,不能死板。为了更好地把握人物的面部表情、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她随时都在观察身边人的表情和神态,有时还会对着镜子做各种各样的表情。
  
  申报非遗打造特色
  
   “民间传统文化要想传承,首先就要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喜欢,还应该具备一些经济价值,这样才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史秀娟告诉记者,她就自己的传统面塑文化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面塑起源于汉代,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民间基础和群众基础,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看到面塑都会觉得赏心悦目,而且它是不断变化的,可以展现各种事物,具有很强的发展空间。
   史秀娟说,在南方餐饮酒店内上档次的席位上,就有各式各样的面塑,比如老人过寿用的“麻姑献寿”“小童献寿”、结婚用的“龙凤呈祥”、日常用的“高山流水”以及各类花草,这些她都可以制作出来。
   史秀娟表示,朔州的面塑历史悠久,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很多,朔城区古称马邑,是华夏远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着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今后,她将利用面塑打造旅游特色商品,让游客将喜欢的面塑带回家,努力将面塑艺术推向更大的市场,让更多的人积极参与进来。

?s=%2F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