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0年10月12日
“双组长”“双签约”“三个一批”救治“三保险三救助”

健康扶贫“山西经验”助力精准脱贫

  本报记者 孟绍毅
  
    “2018年12月,我做了膝盖置换手术,恢复得不错。手术治疗花费10万多元,享受‘136’健康扶贫政策后,我只花了3000多元。这两年村里开始发展旅游业,我趁着病情恢复,也在自家小院开起了农家乐,今年3月底以来,农家乐的收入有5000多元。另外我还在村里的公益服务岗工作,已经挣了4000多元了。除此之外,还有村里合作社、光伏产业的分红,生活越过越有奔头了。”9月17日,盂县梁家寨乡骆驼道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梁培志,一边拾掇院子外的菜园,一边和记者聊起他的脱贫经历。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山西省卫健委坚决扛起健康扶贫牵头责任,紧紧围绕保障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生病”的工作目标,在政策调研、机制建设、制度创新、工作推进等方面不断推深做实,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逐步探索形成“双组长”引领,“双签约”服务,“三个一批”救治,“三保险三救助”保障看得起病,“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保障看得上病,“136”兴医工程保障看得好病的健康扶贫山西经验。
  
  惠民政策落地落实
  
    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过程中,省卫建委坚持目标导向,建立完善了“双组长”高位推动、“双通报”压实责任、“双签约”精准服务的工作机制,把时间表、路线图贯穿政策落实全过程。
   “双组长”高位推动,省、市、县三级都由分管脱贫攻坚和卫生健康的领导挂帅健康扶贫领导组 “双组长”,统筹协调发改、财政、卫健、医保、扶贫等部门,实现健康扶贫与脱贫攻坚任务有效统一,为健康扶贫有序推进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双通报”压实责任,建立日常工作按月通报和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的 “双通报”制度。充分利用督战系统,精准监测贫困患者核实核准情况、大病慢病分类救治情况、住院报销情况以及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情况,每月将进展情况通报各地,强化攻坚责任传导。并以明察暗访、电话核实等多种方式,对健康扶贫领域开展全方位的监督检查,充分运用通报、提醒、约谈等手段,强化问题整改落实。
   “双签约”精准服务,组建家庭医生团队和乡村干部团队分别与因病致贫返贫群众签约帮扶。家庭医生团队由乡村医生、乡镇卫生院医生、县医疗集团医生 “1+1+X”模式组建,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乡村干部团队由村干部、包村领导、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构成,提供政策宣讲和报销服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应签尽签,确保 “就医有人管,报销有人办”。
  
  工作措施到人到病
  
    聚焦因病而贫“支出型”贫困问题,省卫建委坚持精准施策、靶向治疗、分类救治原则,深入实施“三个一批”行动,确保贫困群众大病得到及时救治,慢病得到规范管理,重病得到兜底保障。
   大病救治应治尽治。今年新增膀胱癌、卵巢癌、肾癌、风湿性心脏病4个病种,大病救治病种扩大到37种。省卫建委充分利用对口支援、大病救治月活动等,为农村贫困大病患者提供健康筛查、便捷转诊、规范救治、出院结算、康复管理全流程、全方位的帮扶服务,累计救治贫困群众12.12万人,救治进展为100%。我省大病集中救治病种数和救治率均排全国前列。
   慢病服务应签尽签。以妇幼、老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为重点开展健康服务和慢性病综合防控,为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贫困慢病患者提供连续、稳定、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服务。高血压、糖尿病和精神障碍患者等9种健康教育处方在全省贫困地区全面推行。
   全省共组建了16408个家庭医生团队,累计签约慢病贫困患者44.09万人,实现了应签尽签。
   重病兜底应保尽保。坚持“保基本、兜底线”原则,建立“三保险三救助”兜底保障长效机制,破解因病而贫“支出型”贫困问题。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三保险”方面,在门诊慢性病保障上,患35种慢性病的按病种支付限额内100%报销;住院治疗保障上,在县、市、省三级医疗机构住院时,个人年度医保目录内自付费用分别不超过 1000、3000、6000元;医保目录外费用按85%的比例报销。“三救助”,即对基本医保个人缴费部分财政全额救助;对残疾人给予免费适配基本辅助器具救助;对大病贫困患者给予5000元大病关怀救助,对少数特殊困难人群个人自付费用进行医疗救助。
   2017年7月到2019年底,全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累计住院147.27万人次,院住综合保障比例近90%,贫困群众医疗费用负担明显减轻。
  
  医疗服务公平可及
  
   医疗服务方面,省卫建委按照“县强、乡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模式新”的思路,以“136”兴医工程、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牵引,以“组团式”帮扶、“一体化”改革、解决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为抓手,推动建立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推动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优质资源持续壮大。实施“136”兴医工程,先后遴选5所省直医院10个领军临床专科,全面推进领军临床专科、重点医学实验室和卓越医学团队三项重点建设,协同推进前沿医疗技术开发、医学装备保障、科技基础平台、国际医学协作、专病诊疗中心、产学研成果转化六个基础项目实施,通过医联体、专科联盟、对口帮扶、远程医疗等途径,辐射惠及全省60万患者。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持续推进,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全面托管山西白求恩医院、附属协和医院帮扶山西4所医院8个专科学科建设等合作协议陆续落地山西,推动优质医疗资源集团化发展,满足我省贫困地区群众医疗服务需求。
   优质资源持续下沉。“组团式”精准帮扶在贫困地区全覆盖,实现三级医院对县级医疗集团的行政管理、医疗技术、护理管理“三同步派驻、三同步帮扶”,2016年以来累计派驻医务人员5000余人次,从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全面带动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提升。专科联盟在贫困地区的实现全覆盖,成立省级专科联盟40个,在贫困县率先启动了急诊、妇科、产科等专科联盟建设,有效提升了贫困地区疾病救治能力。远程诊疗系统在全省贫困地区全部联通覆盖,58个贫困县县医院全部接入全省8所三级医院开展远程教育培训等,贫困地区的诊疗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在贫困地区实现全覆盖,实行行政、人员、资金、业务、绩效、药械“六统一”管理,形成县乡一体、以乡带村、分工协作、三级联动、高效运转的县域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在县域内得到有效诊治。
   基层条件持续改善。紧盯基本医疗有保障薄弱环节,启动基本医疗有保障督战,在“三个强化”上狠下功夫,强力推动突出问题“清零销号”。结合我省实际,省卫建委制定了基本医疗有保障工作标准,在机构规划、科室设置、用房面积、人员配备以及设备药品种类、数量等方面明确了具体标准和实现路径,支持基层改善条件,满足群众看病需求,做好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采用数据动态监测和图片比对核验相结合的方式,精准推动目标任务完成。健康扶贫督战系统实时监测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情况,定期通报进展,督促落实投入,加快建设进度。卫生机构建设监管系统对基层填报的数据和上传的佐证图片进行再查验、再比对、再核实,查漏补缺,动态跟进,对账销号,确保填报数据真实准确。对基本医疗有保障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形成问题清单,与各地主要负责人签订整改交办单,通过视频问政、现场查验、电话核实等方式,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检查,加快整改任务落实,严防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问题发生。
   此外,省卫建委持续加强村医队伍建设,提升村医服务能力,筑牢基层网底。采取“县域招聘一批、上级派驻一批、调剂补充一批、巡回医疗一批”的“四个一批”村医补充办法,补充贫困地区合格村医,累计新聘750名村医、县乡派驻村医555名、县域内乡村医生调整补充397名、指定上级巡诊医生1205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优先向贫困地区村医倾斜,利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对村医开展适宜技术培训,培训覆盖率达到100%,有效提升了村医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委托省中医学校开展“村来村去”免费医学生定向培养,累计招录农村医学中专生1000余名,村医队伍结构逐步得到优化。实现乡村医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老年村医退养和村卫生室运行维护补助,促进乡村医生队伍进退流转机制建立。将天镇县“乡招村用”试点经验推广至全省10个深度贫困县,允许现有村医通过考试考核择优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一举解决村医待遇低、退养难等问题,累计招聘“乡招村用”村医68名,有效提升村医岗位吸引力。
  
  消除健康危险因素
  
   在遏制疾病发生、消除健康危险因素方面,省卫建委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促进贫困群众转变健康观念、改善不良生活习惯、重视疾病预防,实现健康扶贫“关口前移”。
   免费为艾滋病患者开展抗病毒治疗并全部转移至定点医院进行救治,实现治疗随访“一站式”服务;免费为结核病贫困患者提供一线抗结核药品,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大骨节病、克山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碘缺乏病等地方病监测评价在全省实现全覆盖。
   农村妇女免费“两癌”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营养改善以及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58个贫困县实现全覆盖,累计完成宫颈癌检查、乳腺癌检查各126万例,新生儿疾病筛查10万人,发放营养包8800万袋。
   在贫困地区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进乡村、进家庭、进学校及健康教育阵地建设、健康教育骨干培养,累计开展健康教育进乡村讲座15万余场,进家庭政策宣传35万余人次,进学校活动1万余场,群众的健康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省卫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总结健康扶贫攻坚过程中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的顶层设计、有效的政策措施、管用的工作机制,延续至乡村振兴战略统一部署,深入推进健康扶贫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康中国行动深度融合,加快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防止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常态化推进健康扶贫工作,并从防范化解因病致贫返贫反弹风险、建立健全重点人群监测预警机制、常抓不懈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等三个重点工作入手,努力为贫困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