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0年10月21日
朔州市平鲁区人民医院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 高秀梅

找准“贫”根对症下药点亮百姓人生路

  高秀梅 49岁,毕业于长治市卫生学校护理专业,现任朔州市平鲁区人民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长。曾获得平鲁区人民医院 “护理管理能手”“劳动模范”“优秀护士长”称号;被朔州市妇联评为“最美巾帼能手”“朔州市三八红旗手”;被朔州市人民政府评为 “全市十佳护士”“朔州市卫生系统优质服务先进个人”。
   从2019年9月开始到现在,参加驻村扶贫工作一年来,她每天坚持做笔记、写日记、写总结……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在高秀梅看来,巩固脱贫攻坚工作并非写在纸上,需要真正帮助每一位群众解决脱贫之后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扶贫入户走访历程是她又一次成长的催化剂,驻村帮扶过程是她又一次成功的见证,点点滴滴为她积累了人生中难得的财富。
  
  本报记者 贺美晓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整整一年的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虽然时间不长,但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是一个大的转折。工作队连续每周五天四夜的驻村,让我从工作到生活,方方面面得到历炼,同时收获了之前30年工作中没有学到的东西。”9月16日,刚从朔州市平鲁区陶村乡西孙庄村扶贫普查回来的高秀梅接受《山西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驻村扶贫工作,让她见证了付出辛苦就会得到收获。
  
  换位思考贴心服务温暖贫困户
  
    2019年9月,高秀梅一队三人被平鲁区人民医院派往驻村扶贫工作队。工作队对接的四个村共33户贫困户于2017年已全部脱贫,对接后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很简单的事,他们已经脱贫了,再巩固一下,常过去看看就行。”当时,高秀梅没有感到工作有压力,反而觉得轻松。
   一周的走访后发现,并不是想象中那样简单。部分群众欲言又止,明显不满、言过其实的抱怨等问题,不得不让他们重新审视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从方方面面多个角度重新思考问题、认识问题。
   “群众对扶贫政策理解得不够透彻。”在走访中不能有力有效宣传扶贫政策,对群众不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高秀梅说:“对群众基本情况掌握不细致,缺乏有效的交流技巧,就不能抓住群众的主要诉求进行有效沟通。当然,沟通也要做到换位思考,‘站着说话不腰痛’官腔式的沟通,根本不能全面认识事物,反而会让群众远离,不愿意说出真心话。”为了更好地服务贫困户,工作队队长郝宝林带领两人通过多次反复总结,并进行认真的学习以及思想与行为的充分准备后,后续工作按部就班开始进行。
  
  七次走访 帮村民回归幸福家庭
  
    今年70岁的尹珍是小尹庄的贫困户,住在村里向阳的三间窑洞里,外观看着比较整齐,但屋里器物摆放凌乱不堪,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气味。第一次走访入户,他睡在炕上爱搭不理,言行中表现出种种不满,最终走访在双方陷入僵局中结束。
   高秀梅回去便开始查阅资料,了解到的情况是:因学致贫。再进行相关调查得知,尹珍的儿子大学毕业已经就职于某单位。提及儿子,尹珍脸上流露出难以掩饰的笑容,说话也主动了很多,言语间流露出几分愿意沟通的意思。
   经过几次反复走访交流后,双方的关系融恰不少。大概是在第七次走访中,尹珍主动迎出来,而且落落大方,谈吐不凡,这使高秀梅惊诧不已。聊天中得知,尹珍原来曾是村里的改革带头人——曾办过一家养殖合作社,后因经营不善倒闭,老婆也因此一走了之,没了踪影,从此他以酒为伴,颓废不堪。“父以子贵”,言语间,他流露出对儿子的满意,也不乏还有对老伴的怀念。与此同时,通过与他儿子取得联系,有效地沟通了关于尹珍的心理现状,且在儿子的帮助下,尹珍的老伴表示愿意回到其身边,共度晚年。
   在随后的几次走访中,高秀梅逐渐发现尹珍开始留了发型、刮了胡子、衣服干净、屋里布局整齐,人和环境的变化足以证明他的获得感、幸福感。
   高秀梅说:“大家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仅是他的口袋富,更需要补足精神之钙,来充实大家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战脱贫攻坚更需要‘精神攻坚’,而不是单纯的物质脱贫。”
  
  落实落细 全方位护航人民群众
  
    西孙庄村贫困户刘玉和老伴黄存枝两人分别为视力与听力一级残疾,属于因残致贫户。初次走访,刘玉满腹牢骚:“2021年奔小康了,国家不管我了,你们啥也别说了,走吧!唉,以后的日子咋过呀!”话语中带着无奈的哀怨,流露出对以后日子的失望与无助。黄存枝在一旁愁容满面地用双手比划着,村委会主任刘志解释说,刘玉这几天感冒引发嗓子疼痛,喝了药,但效果不是太好。了解情况后,驻村工作队队长郝宝林立即联系乡镇医院对其进行相应诊治。三人走出刘玉家大门已到饭点,但没有一丝饥饿感,有的只是一种沉重感。
   细心的高秀梅为了便于沟通,回去便开始自学简单的手势语,同时查阅档案,掌握刘玉家的主要困难,详细了解其经济来源等。
   前期充足的准备工作,让第二次走访的气氛融洽不少。高秀梅再一次面带笑容耐心地向两人解说着党和政府的“脱贫攻坚四不摘”政策,刘玉虽全程没作出任何回应,但可以肯定他在认真聆听,接受着高秀梅的安慰与鼓励。
   就这样,一户又一户、一天又一天,结对走访不断进行着。如今刘玉对走访入户者热情相迎,有说有笑代替了往日的哀怨牢骚,更重要的是他对党的政策赞不绝口:“共产党好啊,好比咱的再生父母,管我吃穿,问我饥寒,老有依靠了!”话语中洋溢着满满的获得感、安全感。
   党的政策不是简单说说就能讲到位,也不是走走过场就能了事 ,根本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社会、团体、组织和每个人的共同不懈努力,真真切切落到实处、做到细处,需要久久为功,迎难而上的精神。高秀梅深切体会到,真正把党的政策精神送到群众心坎里,把党的政策举措落到群众生活中,这样才能取信于民,从而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安全感。
  
   心系群众为他们带来生活希望
  
    今年57岁的张平也是小尹庄的一名贫困户,患有胸椎结核多年,舍不得花钱看病,如今拄上双拐才能勉强行走几步。儿女长年外出打工,照顾90岁高龄的母亲就落在了他一个人身上。看到这一幕,高秀梅的心里五味杂陈。
   在了解张平的家庭生活近况和最需要解决的困难后,高秀梅细算了张平家主要收入来源、支出及享受的政策补助情况,向他宣传基本医疗和大病医疗政策,讲解各种办理程序及自己能协助办理的事情。当时,张平嘴里说着感谢的话语,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但留在高秀梅内心的,只有那种困境中的生活场面。
   “眼前我们无法驱走他身体的病痛,唯一可以给予的只有精神支持了。”高秀梅说。随后,郝宝林一次又一次向区相关部门及有关领导进行汇报与沟通,之后县级医疗机构的专家组入户为张平进行医疗会诊,给了他最佳治疗方案的建议并送上了有效镇痛药。乡镇分管领导给予他“暖心煤”、民政部门给予他粮油米面,这些为他解决生活所需之举,都传送着党的为民政策给他带来的生活希望。
   今年3月份,驻村扶贫工作队通过多方努力,为张平的儿子安置了工作,每个月能挣1100元。
   “8月8日,为了解决张平的后续治疗费用,我们共同帮他认证后,发起了社会公益爱心筹款,并都转发到了各自的微信朋友圈。”高秀梅说,到今年9月8日,一个月时间共收到爱心捐款7931元。
   “只要我们带着一颗坚持心系群众的心,就会给他们以生活的无限力量。”高秀梅说,处于困境的家庭何其多,只有大家不懈努力,不断宣传好、落实好党的政策,给他们以激励和鼓舞,为他们送去关爱,带去温暖,才会带给他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希望。

ooter" style="t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