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0年10月30日

到静乐百里汾河川享太原后花园美景

  如果说滹沱河仅仅“恩惠”了忻州的百姓,那么发源于忻州的汾河则谱写了山西的传奇。深秋时节,漫步于静乐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秋风拂拂,来这里游玩的人们尽情享受着“汾河之肾”的惬意。水好了,生态也好了,天空中的精灵也愿意到这里歇歇脚,这里也成了摄影爱好者的聚集地。本期带游客和读者到汾河上游的山西静乐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看一看,到静乐的名胜古迹探一探,感受生态带来的变化,品味汾河湿地秋景。
  
  湿地公园 碧水荡漾
  
   湿地被誉为 “地球之肾”,因为它可以为人类的生产、生活与休闲提供多种资源,同时也维护生物多样性,是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在人类的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湿地也是野生动物最重要的栖息地,是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同时,它还作为一种景观而存在,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山西静乐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忻州市静乐县南部,以汾河河道为主体,北以汾河二桥为界,南至庆鲁沟与汾河交汇处,南北延伸20公里,总面积593.85公顷。在全长42公里的流域里,东西两岸七大支流齐汇汾河,形成了广阔的汾河流域,滋养着静乐人民。
   汾河川湿地公园保留了河流原有的自然风貌,河道宽广,水量充沛,水流蜿蜒曲折,河心滩伫立其中,植被茂密,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在黄土丘陵地区非常罕见,也是褐马鸡、野鹳等野生动物重要的繁殖栖息地。
   汾河川湿地公园建设项目是静乐的省级重点建设工程之一,依据湿地公园资源特征和分布情况、生态保护科学性和管理服务便利性的需要,将公园分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管理服务区、合理利用区、宣教展示区五个功能区,充分发挥“百里汾河川,太原后花园”环境地标效应,优化美化静乐县域环境,推动生态休闲旅游度假。春季万物复苏,绿回大地,百草竞长;夏季葱笼绿翠,流水潺潺,两岸锦绣;秋季碧水荡漾,微波起伏,宁静处叠翠堆琼;冬季白雪冷寂,银装素裹,芦苇萧瑟,如素笔白描,静乐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颇有画中意味。
  
  汾河大桥 交通要道
  
   静乐汾河川国家湿地整个景观充分诠释了自然、生态、亲水的内涵,弘扬了汾河文化、鹅城文化,真正让百姓感受到了生态带来的变化。
   坐落于静乐县城宁白线静乐连接线汾河上的汾河大桥,于2005年建成,是按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进行设计的。作为静乐县主要交通要道之一,汾河大桥跨越 “一河两区三路”,即汾河、国家汾河湿地保护区、“千年净居”石窟文物保护区、静静铁路、241国道、静上线公路。大桥的建成,结束了静乐县人民几十年涉水过河的历史。
   因沿岸环境优美,汾河大桥成了游览静乐时不可缺少的景观,沿岸的园林景致更是为大桥增添了不少雅趣。远远望去,银色的大桥仿佛横卧水波,又似凌空玉带。
  
  寻访古村 崖壁凿窟
  
    在静乐县城南30公里处,有一片平坦的地段,汾河从这里流过,太宁公路纵贯村中。这里土壤肥沃,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民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幸福。不知何时,人们把它起名为丰润村。
   根据史料记载,丰润村在北魏时期,就建有静居寺石窟。静居寺石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朝,位于丰润村南山崖下。因其宏达的建筑、造型各异的佛像,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
   开凿在石壁之上的石窟寺坐东朝西,现保留有九孔,每窟约为2平方米,窟高0.6—0.7米,四壁垂直,顶部为平顶或略带弧度。第一、三、五窟门楣雕有火焰纹装饰,每窟内雕有佛像十尊,四壁三龛,每龛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二弟子,造像面相丰润、颐颊饱满、体形健美,颇具唐风。精美的雕刻艺术、丰富的构想力,无不让来到这里的人们感到惊叹与震撼。
   静居寺石窟下面建有寺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十余亩。院内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王殿,设有山门、钟鼓两楼和各种配殿配房。
   静乐还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百团大战第一枪就是在静乐康家会一带打响的。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军抗击日寇,更是智取了日寇建造的丰润炮台,可以说这里是最早的红色革命老区。
   在丰润村,祖辈留下的智慧与品格早已浸润了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壤,并世世代代感召着后世子孙,融进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登山观景 探究奇妙
  
    在静乐县城南,碾河如带,汾水似锦,天柱山中别有洞天。据县志记载:“北魏都督尔朱荣自为天柱大将军,即此。”可见,北魏时期,位于米碾河与汾河交界处的大山就以“天柱”命名。
   山间泉水清澈见底,峻崛高处出龙泉。天柱山半山腰的“天柱龙泉”是静乐古八景之一。此泉旱不涸、涝不溋,水中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泉水旁有龙树和凤树两株,春开白花,秋则满树红叶,曾请植物学家认定也终没结果。
   天柱山还有一则传说,相传王母娘娘赴南海时路经此山,见此处风光秀丽,便停留赏景。由于山巅岩石平坦,便成了王母娘娘的石炕。此外,山上曾是春秋战国时山右赵王建都的地方,古城遗址至今犹存。原先,山中建有玉帝庙、关帝庙、龙王庙、水阁凉亭、石凳仙床等建筑。
   静乐城地处汾碾交流处,两河就像城池的两翼,好似天鹅腾飞,岑山就是天鹅之首。自古岑山即为静乐教育的发祥地,规模宏大的元代文庙至今保存完好,岑山书院、静乐师范,直到如今的静乐三中相继设立于此。
   文峰凌霄是一处人文景观。屹立于岑山之巅的文笔塔,屹立于县城东北的岑山之颠,成为静乐县城醒目的一处亮点。登岑山顶,攀文笔塔,汾碾河川尽收眼底。
   地处静乐东部康家会镇的悬钟山,又名馒头山,形似倒扣的古钟,自古通顶只有一条道。在山的西面,很多裸露的石体形态各异,或如人、或如禽、或如兽,怪石林立,是中国北方少有的石林景观。此外,山涧清水常流,极具神韵。山地还有古井、洞窟、石阶,至今保存完好,是集自然、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神奇景点。
   静乐县必去的景点还有显字佛崖,位于县境东北堂尔上乡的万华山上。山洼里依山而建的清凉寺,因庙宇无梁而独特,更因山崖峭壁上奇妙的“显字崖”而出名。虽然山中古寺残根断碑,但神奇的“显字佛崖”依然无损,晴天无踪,雨后显影,吸引众多游客探究奇妙,如此奇观实属全国少有。
   千里汾河,始于管涔,终入黄河。精心打造的汾河川,如今生态不一般。如今的静乐,2000多亩的湿地正逐步让汾河上游,一泓清水,永续南流。
  本报记者 田璐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