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0年11月16日

东四义村:生态生产齐发力

  初冬时节,当一轮橘红色的阳光从山顶上慢悠悠地走来,给笼罩迷雾的大地涂上了一层淡淡的霞光,50岁的原经梅早已收拾妥当,关好家门,迎着清冷拂面的微风,10分钟不到,便已经抵达工作岗位。
   “我是负责饮品配料车间的小组长,主要工作是带领大家按生产品项参数进行作业,确保产品保质保量。”原经梅所工作的企业是泽州县巴公镇东四义村引进的晋城伊健食品公司。她在这里已经工作了11年,早已把自己当成了企业的一分子。
   “你瞧路对面,那是我们厂正在建设的二期项目‘中央厨房’,现在钢结构都完成了。”顺着原经梅所指的方向,记者看到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刚从二期项目赶来的伊健食品公司董事长吕俊峰补充道,“到今年12月份就基本完工了,到时候主食加工和早餐加工配送都要在那边生产了。”
   村党支部书记王兵告诉记者,村里像原经梅这样在家门口就业的不在少数,仅在伊健食品厂就业的就有上百人。“等到明年,‘中央厨房’项目顺利投产,总投资1亿多元的兰花醋厂整体搬迁项目也将落地,届时能新增就业200多人。”
   提起东四义村,名起于上世纪50年代,因大搞卫生运动,靠一把扫帚而被熟知,是全国闻名的卫生模范村。至上世纪90年代,凭借村里开办煤矿、水泥厂、砖厂等村集体企业富了起来,80%的村民都在村办企业谋得营生,日子日渐富足。
   “那时候‘兜里有钱’,我们在环境建设和治理上十分舍得,但治理力度越来越跟不上污染程度。”王兵边走边说,眉头紧蹙,“随着时代的发展,村办企业大部分关闭或停产,既要注重生态保护,还要考虑解决村里40岁以上的村民就业,保证村民的利益。”
   如何在生态与生产中谋取平衡?“环境好才能安享幸福,生态好才能幸福绵长。”王兵坦言,肩上担着的是对全村2600多人的责任,这些年来经过不断摸索,东四义村走出了自己的转型之路。
   2016年,村里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在东四义公园里建起了可入住500位老人的养老院,不仅受到了不少老人的青睐,更为村里直接解决就业50余人。
   “像伊健、养老院等都是通过农村集体土地入市,以固定分红的形式落地,保证了村集体每年都有固定收入。”王兵坦言,“起初,这些项目并不被大家看好,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村民们真正得到了实惠,才认识到这些‘绿色经济’,不仅让我们村的颜值和气质得到提升,更让我们走得长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论述一脉相承,为我们下一步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通过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王兵感触颇深,“我认为,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环境好了,我们才能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农民的幸福指数才能得到切实提升。”
   行走至东四义公园里的凉亭歇脚,冬日的暖阳晒得人懒洋洋的,时不时见到健步走爱好者从绿道穿行而来。指着远处秀美的龙王山,王兵拿起一本厚厚的龙王山生态康养小镇计划书,信心满满地说:“今年8月,我们规划设计投资5亿元,打造康养小镇。这就是我们下一步的发展计划之一。”
   王兵说,凭借东四义村的生态优势,该村计划将村南的3000多亩地打造成为连接都市生活与农业的集绿色生产、农旅休闲、养生宜居、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田园康养小镇,真正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目前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
   “除此之外,目前伊健食品公司每天消耗6000斤面粉、6000斤蔬菜、1000多斤鸡蛋、3头生猪、2000斤小杂粮……二期落地后需求量还会加大,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潜在的市场,我们计划联合周边村成立经济合作社、发展规模种植……”计算着每一项惠及村民的利好项目,王兵心里的账算得清楚。
   “在家门口挣上了钱,村里的环境也越来越好,现在在村里生活逢年过节还有福利,真是不赖。”刚在村委会领取了30斤白菜福利的村民原学军一脸幸福地说,“你说,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谁不羡慕咱的生活。”
   如今,走在东四义村中,一排排白墙黛瓦的别墅、一尘不染的庭院、一条条平整宽敞的道路与墨绿色松柏交叉纵横,一幅美丽的现代乡村山水画卷缓缓展开。“我们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这样才能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王兵信心十足地说。 据《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