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0年12月09日
曾经被支教的乡村孩子如今跨越千里去支教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本报记者 张丽
  
    2020年7月,刚刚大学毕业的李壮壮启程前往广西。这次的旅途,对这个22岁的山西小伙意义非凡。
   李壮壮来自山西大学自动化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大三那年他看到学校下发的关于招募新一届支教团成员的通知后,便主动报名。“作为一个‘理工男’,毕业后本应是一名程序员,但那一刻却极度渴望奔赴支教”。经过层层选拔,他如愿成为山西大学第二十二届支教团的一员。李壮壮在出征日记里写到:“我出发了,怀着那颗曾被人唤醒的心。”
   近日,李壮壮在采访中讲述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支教故事,也让记者真正“了解”了这颗被唤醒的心。
  
  “韩老师”为他打开新世界
  
    李壮壮出生在运城中条山的一个村庄里,小学到初中他都在小镇里读书。那时的李壮壮总坐在班级最后一排,迷茫的他看不到未来在哪里,成绩也不怎么理想,每天最爱看的是杂志。
   2010年,学校来了一批支教老师,也就是那年他遇见了来自“大城市”的韩老师,让他的世界观发生了改变。“韩老师教历史,不同于其他老师,他总是关注班里每一个同学的细小变化,了解学生们的爱好。韩老师上课总能把那些枯燥的知识讲得生动丰富。”李壮壮说。
   渐渐地,韩老师也发现了最后一排的李壮壮,开始鼓励他、关注他,对他喜欢看杂志的习惯进行了表扬,每个月还会分享他一本《意林》。
   期中考试,李壮壮的历史成绩在全班排第一,他也对学习“开了窍”,眼里有了光,并且向往着老师言语中“外面的世界”。那年的年度考试,他的学习成绩从班级末尾排到了班级前三。因为韩老师的关注,李壮壮发生了很大变化。
   当韩老师结束支教准备离开学校时,李壮壮期待能与对方再见。“当然会,你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我们就会再见面。老师觉得你是一个文静聪明的孩子,你要坚持阅读的好习惯,老师相信你以后肯定行。”韩老师的话给了他很多鼓励。
   正是这样一段经历,一直激励着李壮壮走到现在。后来,他通过努力考上了山西大学,从山村走向城市,从最初的腼腆变得一身拼劲。大学期间,他报名参加学生会、竞选班干部、参加演讲比赛、拿奖学金,他变得自信和优秀。
   然而,大学期间让他感到最满足的是参加了一系列的志愿服务活动,关爱盲人儿童、做铁路志愿者、乡村关爱孤寡老人、暑期支教。他说,每次参加志愿活动,忙碌却充实,他爱上了这种感觉。在看到支教团招募通知的那一刻,他便明白了此时此刻自己该去往何处。最终的支教名单上,“李壮壮”赫然在列。“这是青春里最激动的时刻!”他说。
  
  “壮哥”跨越千里支教
  
   今年7月底,李壮壮抵达了支教服务地广西西林县。从百色市到西林县,他和支教的伙伴们坐了6个小时的长途车。
   作为贫困县,西林县在经济和教育方面比较落后。由于当时的学生还在假期,项目办安排他们在当地县扶贫指挥部辅工。当时正值脱贫攻坚考核期,这群年轻人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审核各项数据,干劲十足。
   “记得有一次加班到第二天早上6点,走出办公室时正迎着日出。”李壮壮说,“虽然大家很疲惫,但那一刻大家是幸福的,能跨越千里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就是青春的意义。
   9月,学校开学后,面对学校数学老师紧缺的情况,李壮壮成为了一名高一数学老师,也有了104名可爱的学生。
   第一节数学课,这位来自山西、说着普通话的老师便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而李壮壮也因为自己的“特别”,感受到了学生们的热情。“高中数学内容大多难以理解,这里的学生基础薄弱。在开始上课前,我利用课下时间为两个班的学生复习了初中知识。”李壮壮说。初为人师,他想尽全力带好这些学生。
   现如今,通过和学生们的相处,在学习和生活中,师生间的关系也更加密切。亦师亦友间,李壮壮成了学生口中的“壮哥”。
   李壮壮告诉记者,做老师一天、一周、一个月,感受都是不同的。他能感受到学生们的进步和变化,也看到了许多学生的无助和迷茫。他能帮助解决的,就会尽力去做。遇到无能为力的,虽说有失落、有困惑,但他和伙伴们从未停下前行的脚步。
   谈及支教时光中最大的感受,李壮壮说,支教亦是自教。学生们学到了知识,他也在不断进步。
   现在的他仍旧怀着那颗初心,珍惜与学生们的相处时光,用心上好每一节数学课。
   当问及从曾经被支教到现在去支教,内心会产生怎样的共鸣。李壮壮骄傲地说,在支教老师韩老师的启蒙下,他才有了更好的发展。而如今他在讲台上教育、影响他人,这就像是一种使命,让他倍感充实和光荣。
   对李壮壮来说,支教是一种信念,这种信念支撑着这个22岁的小伙勇往直前,不怕苦不喊累,因为前方有无数双渴望知识的眼睛等着他们。
   采访最后,李壮壮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接近‘这颗心’,我们为此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