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1年01月11日

跨越2500余公里送教到西部

  本报记者 张丽
  
  “青春是一场无悔的旅行,我们应该把握自己最美好的时光,去看看那些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纯朴的风土人情,来一场属于自己的‘旅行’,去绽放青春之花。”近日,在接受《山西青年报》记者采访时,黄晨如是说。毕业于山西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数据方向)专业的黄晨,如今是山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西林服务队的一员,还是服务于广西百色市西林县民族高级中学的一名数学老师。2020年7月,大学毕业的黄晨背起行囊,怀着满腔热血,跨越了2500余公里的距离,从山西来到广西西林县,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支教之旅。
  
  纯粹而温暖
  
    谈及支教的初衷,黄晨告诉记者,是因为之前参加“三下乡”活动时,临别时那一双双不舍的眼睛,以及那一句“姐姐,你们可以再留两天吗?就两天”。
   然而选择去西部,纯粹是被朋友圈里推送的一个个感人故事所打动。她坦言,很羡慕西部计划志愿者与孩子们之间那种纯粹的情感,也被他们的故事深深触动。所以,怀着满腔热血的她,背起行囊开启了一段说走就走的支教之旅。
   初到西林,那里的热情便深深地烙进了黄晨的心里。“你们是来支教的老师吧,辛苦了!”“在这边能吃得惯吗?”“感谢你们来支援我们。”……这几句话似乎成了她和当地人第一次聊天时的固定开场白。
   在西林,黄晨能收获到最热烈纯粹的情感,即使是冬天也依然觉得温暖;在这里,志愿者能肆意挥洒汗水,用奋斗书写出别样的人生。“能用一年时间与西林相遇相识相知,真的很幸运。”黄晨感慨道。
  
  陪伴与成长
  
    初上讲台前,黄晨内心很是紧张,她在脑海里一遍又一遍预演着。然而登台的那一刻,所有的紧张与不安都被学生们的热情冲散了。
   “老师,你是从哪里来的?”“老师,你们山西人都这么高吗?”“老师,北方是不是会下雪?”……学生们明媚的笑脸和对外界的好奇让黄晨动容,她说,自己也希望能尽己所能,在传道授业的同时在他们心里埋下一颗想要走出去的种子。
   但教学远不如她想得那般顺利。从第一节正式上课开始,就有很多学生伏台睡觉、上课讲话。直到第一次周测结果出来,看到学生们的均分只有三四十分时,黄晨觉得,整个人瞬间被一种无力感包围,也开始怀疑和反思自己。
   “这边学生的基础可能不太好,作为支教大学生,更应该以本为纲开展教学工作,有选择地传授知识。”通过与其他教师的探讨,黄晨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做了总结。在之后的教学中,她尽量多与学生们互动,让他们练习典型例题。直到有一名学生对她说:“老师,我终于能学懂数学了,原来这么简单。”此刻,她的心中充满了感动和满足。
   在黄晨看来,每个人其实都是一块金子,只不过是在不同的地方发光罢了。学生们在学习上可能算不上优秀,但校运会上那是一个比一个出众。
   和学生们接触久了,黄晨越来越觉得他们每个人都是那么活泼可爱。他们会在黄晨不开心时,主动安慰她,递给她一张小纸条;会在下课问问题时,偷偷往她的口袋里塞零食;会在放学时,邀请她一起唱歌……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与学生相处的这一年注定是色彩斑斓的。然而黄晨最大的心愿就是陪着他们成长,他们也会见证自己的进步。
   “在这短短一年里,有他们相伴,那便是最好的时光。”黄晨说。
  
  充实而快乐
  
    来到西林,黄晨才真正体会到成为一名教师有多不容易。
   记得有一次晚自习结束后,几位数学老师聚在一起讨论习题和试卷的完成情况。当批改完试卷时,大家才发现即将是凌晨12点。一位女老师和她顺路,对方一直陪着她到家门口。
   黄晨说,在那里的每一天都是充实而快乐的,和队友、老师、同事在一起奋斗的点点滴滴,将会是她这一生都难忘的经历。
   “人生仿佛一指流沙,支教却是一载韶华。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我与西部的故事还在继续,每每想到那些可爱的孩子们、一起奋斗的队友们,就觉得这一年一定不虚此行。”采访最后,黄晨对记者说。

direction=2022-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