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1年01月26日

600余件山西传统银饰尽展“晋工”魅力

  本报记者 田璐/文 胡远嘉/图
  
   一件件历经岁月打磨、依然熠熠生辉的银饰,精彩诠释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题,是永远的进行时”。1月26日,山西青铜博物馆推出迎新春特展“如银岁月 美意延年——山西传统银饰展”。展览汇集600余件各时期山西民间传统银饰,让公众近距离领略山西银饰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审美价值。
   银饰,反映着一个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山西银饰是中国传统银饰中的一朵奇葩,明清至民国时期尤为盛行。山西银质挂饰中,常见的有银事件、吊针、针筒、佛窝、香囊等,最具代表性的是带葫芦坠饰的银事件、针筒。
   山西银饰的兴起与明清时晋商的崛起密不可分,这一时期山西积聚了大量财富,由此带来了民风之变,银饰的制作逐渐遍布城乡,并形成区别于京、闽、徽、苏、赣、广、藏等地的 “晋工”。在工艺上,“晋工”银饰喜用高浮雕、深踢地,善以烧蓝、点翠等强化装饰效果。在图案上,花鸟、人物、动物、文字、戏曲故事等无不俱备,尤其人物开脸,寥寥数刀,眉眼皆动,独具特色。
   此次展出的展品主要来自山西博物院,山西地质博物馆、晋国古都博物馆及私人藏家也给予了支持。展览分为六个单元,其中的第二至第五单位是展览的主体,聚焦明清至民国时期山西地区种类丰富、花样繁多的传统银饰,按功能分为头饰、项饰、挂饰及手饰四个部分。其中,四股钗、“双尖”大扁簪、宫锁、蝴蝶锁、葫芦形银事件等极具地域特色,集中反映出山西人实用和扮美并重的审美取向和大气厚重、精于细节的“晋工”制作水平。
   最后一个单元展示山西银饰制作和装饰工艺,能工巧匠将银饰装点得五彩斑斓、华丽无比。其中,鎏金、烧蓝、点翠等工艺尤为出色。展示中穿插了许多珍贵的老照片,观众可直观感受当时民间佩银、制银之风,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山西当时的民风民俗和经济发展。
   据悉,此次展览展期为1月26日至4月20日。1月25日,山西青铜博物馆推出了一场探展直播,带领观众“云”逛展。展览期间,“传统银饰知多少”微课堂、“饰美人生”镂空画和“恋恋银风”创意涂色等自助体验活动也将在线上陆续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