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1年01月27日

革命烈士刘胡兰“怕死不当共产党”

  本报记者 贺建锋 文/图
  
   74年前,年仅15岁的刘胡兰,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铡刀,刘胡兰毫不畏惧,高呼:“怕死不当共产党,死也不投降。”她从容不迫走近铡刀,英勇就义,毛泽东主席闻讯后深受感动,亲笔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她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风骨忠魂,矗立起一座“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永久丰碑。
   1月25日,刘胡兰纪念馆党支部副书记孟敏告诉《山西青年报》记者,“刘胡兰的事迹不断激励着后人。建馆60多年来,已有1600多万全国各族人民和110多个国家、地区的国际友人前来参观瞻仰,最高纪录为日参观人数超过3000余人,最近因为受疫情影响,团队参观没有了,但是零散参观者还是有的”。
  
  传承胡兰精神
  
   刘胡兰纪念馆位于文水县城东17公里处的刘胡兰镇刘胡兰村,始建于1956年,馆舍坐北向南,广场纪念碑上刻着毛泽东主席的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熠熠生辉。刘胡兰烈士墓掩映在纪念馆后的苍松翠柏间,墓前矗立着5.9米高的汉白玉刘胡兰雕像。
   “平时参观的人不少,有团队、有散客,最近受疫情影响,不提供人工讲解,游客可以根据公众号上面的语音导览进行参观”,刘胡兰纪念馆讲解员张静茹告诉《山西青年报》记者。张静茹是刘胡兰纪念馆的一名讲解员,2019年4月份来刘胡兰纪念馆担任讲解员,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她累计接待了27000余人次。无论面对团队还是个人,她都会热情满满地进行讲解。只要在岗一天,她就要把刘胡兰的事迹精神讲下去。
  
  少年革命英雄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农民家庭,母亲早亡,继母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寓意着母女情深。刘胡兰在抗日战争的暴风雨中度过了童年时代,1942年,年仅10岁的刘胡兰便当上了儿童团团长。她经常和小伙伴们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有一次,八路军包围了敌军一个团,县妇联干部奉命组织民兵担架队支援前线。刘胡兰和几名妇女也要支前。部队首长劝她们:“前面正在打仗,很危险。”刘胡兰果敢地回答:“战士们都不怕,我们是女民兵,也不怕。”刘胡兰在前线表现得十分勇敢,为伤员包扎伤口,帮助战士们运送弹药,一直忙到天黑,战斗结束后才撤回来。这时的刘胡兰仅仅13岁。
   残酷的斗争环境,塑造了刘胡兰胆大、机警的个性,磨炼了她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意志。由于她多次出色地完成任务,党组织对她更加信任,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县党组织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40多天的学习,使她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阶级觉悟有了进一步提高。回村后,她担任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与党员一起发动群众斗地主、送公粮、做军鞋,还动员青年报名参军。刘胡兰在斗争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成长,于1946年6月被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这一年,她仅14岁。
  
  15岁英勇就义
  
   1947年1月12日,国民党军队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因叛徒告密,刘胡兰不幸被捕,在敌人的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敌人没有办法,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当场铡死。但她毫不畏惧,从容不迫走近铡刀,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15周岁,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她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1947年8月1日,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作出决定,追认刘胡兰同志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同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记者了解到,刘胡兰纪念馆是中宣部命名的 “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团中央、民政部命名的 “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教育部、团中央、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授予的“全国百个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山西省、吕梁市确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2009年9月,刘胡兰被评选成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20年8月3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全国妇联命名刘胡兰纪念馆为 “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半个世纪以来,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络绎不绝地前来参观访问,追悼烈士的英雄事迹,学习烈士的革命精神。

Build/PKQ1.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