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1年01月29日
【黄河之魂在山西·长城博览在山西·大美太行在山西】

汾水之滨看洪洞大槐树下寻根祖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临汾洪洞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被称为“华人老家”。近年来,随着当地不断推进汾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洪洞汾河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更是大幅提升。每年冬季,三五成群的白天鹅,或是在水中游弋嬉戏、或在低空盘旋飞翔,成为冬日里汾河湿地一道靓丽风景。在位于汾河东岸的国家5A级景区大槐树,身着汉服的游客在景区门口拍照 “打卡”,感受汾水之滨的独特魅力。
  
  湿地生灵添生机
  
    汾河入临汾市洪洞县境内,进入下游段。拐向南偏西流,再下到达左岸的赵城镇。汾河再南流到洪洞县城城北,折向西流于左岸,汇入洪安涧河和霍泉。
   山西洪洞汾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临汾盆地北端,南北纵贯洪洞县境,主体包括汾河洪洞段全段。汾河由北向南穿越而过,北至堤村乡杨洼庄,南至甘亭镇天井,范围包括汾河河堤内的水体、河滩地和河流阶地等,主要有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三种类型。
   湿地区域位于平川水地区,水分相对充足,水资源较多,为生物的生长、繁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湿地生物多样性恢复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湿地公园设公园主入口、科普宣教馆、观鸟台三个标志性建筑,分“东岸、中坝、引河西坝”三个展示板块,分布三大生态景观、三座桥梁景观和四大体验项目,其中,四大体验项目有春季踏青赏花、夏季观荷采莲、秋季采摘百果、常年设自行车环公园游。湿地公园内还有槐树洲、移民岛、浮桥、荷花长廊、植物园、太阳湖、科普长廊、月亮湾、将军池等景点。
   湿地公园划分为五大功能区,即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科普宣教区、合理利用区及管理服务区。其中,科普宣教区位于汾河城区段两桥之间的中坝地段,是湿地公园内开展湿地科普宣教的重要场所,以湿地动植物资源、湿地景观资源、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展示、湿地文化及地方特色等为依托,在湿地鸟类集中分布区适度开展湿地公园科普宣教,形成湿地公园的展示窗口。
   洪洞汾河国家湿地公园最大的特色是“水”,湿地水汽蒸发,对全县气候起到了湿润的效果,体现了“一川绿水、两岸锦绣”的建设理念。此外,中心区水域面积3000亩,公园里生长着芦苇、香蒲、荷花等水生植物。大面积的水地,也为动物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目前,已有黑鹳、大天鹅、大白鹭、白琵鹭等鸟类相继栖住,为秀美汾河平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寻根祭祖大槐树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是全国最大的民间祭祖圣地,被誉为“根祖圣地”,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其独具特色的“大槐树祭祖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位于洪洞县城北的汾河东岸,几个世纪以来,这里一直被当作“家”、称作“祖”、看作“根”。据文献记载,从明洪武3年至永乐15年,近50年的时间里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发生了18次大规模的官方移民活动,百万民众从大槐树下被迁往京、冀、豫等10多个省、500多个县市。经过600多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洪洞大槐树移民的后裔。
   祭祖园坐北朝南,“根雕大门”是寻根祭祖园的正门,寓意大槐树后裔同门、同根、同祖、同心。进了园门,迎面是一座高大雄伟的影壁,正中“根”字由我国著名书画家张仃亲笔手书。过了二道园门,穿过木牌坊,建在第一代大槐树遗址上的碑亭,便展现在眼前。现如今,第一代槐树滋生的第二代大槐树,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由第二代大槐树同根滋生的第三代大槐树,也有近百年的历史。
   祭祖园的中心建筑祭祖堂,陈列着大量的古槐子孙后代的家谱、族谱、祠堂碑文、墓碑碑刻、村史调查、人口调查等,这里是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专家学者研究明代迁民史的档案资料馆,更是移民子孙寻根祭祖的圣地。
   除此之外,园内还有上亿年历史的槐木化石;“洪洞”名字由来的洪崖古洞;移民后裔共同的源头同源渠;默念祖恩的思源潭。
  
  广胜三绝稀世珍
  
    在洪洞霍山南麓,一座宝塔傲然而立,这就是国家4A级景区洪洞广胜寺景区。寺院始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分上下两寺,上寺在山顶,下寺在山麓,相距半公里;上寺大部分建筑是明代重建的,下寺则基本上都是元代修建的。
   广胜寺的飞虹塔、《赵城金藏》、水神庙元代壁画并称为“广胜三绝”。飞虹塔是全国最精美、保存最完好的琉璃塔,是五座佛祖舍利塔之一,也是中国现存四座古塔之一。飞虹塔正是央视1986版 《西游记》中《扫塔辩奇冤》唐僧扫塔的拍摄场地。
   《赵城金藏》是宋代我国第一部木刻版大藏经 《开宝藏》的版式,这部藏经是唐代三藏大法师玄奘自天竺取回的梵文经卷中译善本,全世界只此一部,因而被视为稀世瑰宝,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敦煌遗书》并称为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
   水神庙是我国现存最为完整的供奉水神的庙宇,始建不晚于唐代,包括山门(元代戏台)、仪门、明应王殿等建筑。殿内四壁还绘满了各种内容的元代壁画,这是我国古代唯一不以佛道为内容的壁画孤例。
   水神庙内的元代壁画以祈雨、行雨、酬神为主线,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其在南壁东侧绘有一幅“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的元代戏剧壁画,画中的11人,从头戴冠饰、脸谱鬓须、服装道具,可看出生、旦、净、末、丑角色皆备、行当齐全,这是我国发现的唯一大型元代戏剧壁画,更是研究我国戏剧发展史和舞台艺术的少见资料。
  
  两县三七分霍泉
  
    广胜寺霍泉,是洪洞县内最大的碳酸盐岩溶泉。据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霍水出自霍太山,积水成潭,数十丈不测其深。
   霍泉现由海场、分水亭、碑亭组成。据碑志记载,洪赵两县在唐贞观元年开始分水,当时的分水是在河内垒起石头把水分开,但两县百姓还是不依不饶。一天,水神庙前架起了一口大油锅,掷10枚铜钱到锅底,再将锅中油烧热,再命两县各选的壮汉徒手下油锅捞钱。捞得几枚钱,便得几分水。赵城县的壮汉一下抓出7枚铜钱,便为赵城赢得霍泉七分水。
   然而 “油锅捞钱分三七”后,洪赵两县为霍泉仍屡争屡讼。直到清雍正三年,池前建了分水亭,亭下用铁柱分隔十孔,是当年洪赵两县分水的交界处。尽管官府派衙役严守分水亭口,但两县又把战地移至对方渠头。之后,又建了碑亭,碑文记载了分水情况,碑阴刻了分水图。
   漫步湿地,寻根问祖,洪洞有道不尽的故事,看不完的美景,每一处都令人神往。
  本报记者 田璐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