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1年02月02日
蓝天碧水净土

山西三大保卫战向行动要战果

  本报记者 郭丽菲
  
   “十三五”以来,山西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夯实全省绿色转型发展基础,实现了蓝天白云常相伴、一泓清水向南流、绿岸青山绕全城的和谐自然生动画面。
   2月1日,记者从山西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到2020年底,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和各项约束性指标圆满完成,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积极成效,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
  
  蓝天白云成常客
  
   刚刚过去的2020年,不论你是行走在山西各地市的大街小巷,还是往返于工业群密集的园区、厂矿,或是穿梭于塞外长城、吕梁山下、汾河之畔,头顶湛蓝清澈的天,洁白变幻的云无时不在,它们用自己美丽的风景画卷讲述着山西各市蓝天保卫战的成效。2020年,山西省PM2.5平均浓度为44μg/m3,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1.9%,同比增加8.3个百分点,好天比2019年整整多了1个月,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北京。
   2020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收官之年。山西省以超常规的措施和力度治理大气污染,坚持“转型、治企、减煤、控车、降尘”五管齐下,产业、能源、交通、用地“四大结构”持续优化,建立完善太原及周边“1+30”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开展夏季臭氧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协同抓好VOCs专项治理;部署开展把突出环境问题“清零"进行到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专项行动等。全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5.17,同比下降9.9%;六项空气质量指标全面改善,重污染天数共计减少37天。我省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蓝天白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一泓清水向南流
  
   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也是黄河第二大支流。一段时间以来,工业排污、地下水超采、煤炭大规模开发等让汾河不堪重负,最严重时干流全线近70%为劣V类水质。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提出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要求。我省迅速行动起来,拉开了汾河治理的序幕。
   2018年出台《以汾河为重点的“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方案》,2019年颁布《关于坚决打赢汾河流域治理攻坚战的决定》,提出2020年全面消除劣V类国考断面。2020年初,我省印发《黄河(汾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攻坚方案》,并谋划部署70项省级重点工程和90项重点管控措施。成立黄河(汾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攻坚指挥部,加强形势分析、水质预警,每日通报城镇污水处理厂超标情况,每周组织预研预判、编写水质报告,督促加快整改。
   坚持“一断面一方案、点面全覆盖”。对全省58个国考断面逐一研究提出水质改善措施,指导各市、县(市、区)政府细化减排措施。采取“查、测、溯、治”,拉网式排查汾河流域2039个入河排污口,对保留的1124个入河排污口按月监测管理,对黄河流域(除汾河)入河排污口逐一排查整治,促进污染减排。到2020年6月底,汾河太原段已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汾河水库出口和上兰两个国考断面水质达Ⅱ类,温南社国考断面改善为Ⅳ类并实现稳定达标。汾河的水质变好了,更多的人涌入气味清新的汾河公园,在这里跑步、唱歌、跳舞。
   按照国家“十三五”水质目标要求,汾河流域13个国考断面中,劣Ⅴ类断面控制在6个即可完成任务,在“十四五”期间才提出基本消除劣Ⅴ类国考断面的目标,我省提前一个五年计划实现了汾河流域这8个劣Ⅴ类国考断面全消除,同时推动全省58个国考断面全部退出劣Ⅴ类水质,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片净土皆放心
  
   “十三五”以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的重要指示,坚决打赢打好净土保卫战,我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全面实施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在健全机制、摸清底数、源头治理、风险防控等方面持续发力,全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据测算,截至2020年底,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7%,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圆满完成“土十条”要求的“两个90%”目标。全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2021年,山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十一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我省“十四五”转型出雏型提供良好生态环境支撑,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x=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