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1年03月26日

山西新政提速“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

  本报记者 孟绍毅 文/图
  
   “3月24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推进大会。推进会上,省委、省政府印发了《新发展阶段‘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提质增效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工作方案》共分六个部分,22条政策举措,含金量很高,任务量很大。2021年全省将投入20亿元,完成200万人的培训任务,完成100万技能人才的取证,实现新就业100万人。新就业100万人里既要实现省内的更充分就业,同时要向省外输出新就业30万人,使省外的劳务输出就业稳定在150万人左右。”
   3月25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陈振亮,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海亮,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段萃,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骏,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姚继广,详细解读新发展阶段“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提质增效相关政策并回答记者提问。
  
   山西经验可学习可复制可借鉴
  
   “自2018年全省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以来,全省已累计培训350万人次,有106万人取得各类技能证书,培训总人数排全国第三。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430万人,增加30%,我省技能人才队伍总量、结构得到明显提升和优化。这项工作得到了人社部的高度评价和认可,认为山西经验在全国范围可学习、可复制、可借鉴。”陈振亮介绍说。
   2017年,楼阳生同志着眼于提高全省劳动者队伍素质、促进技能就业增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大局,提出“人人持证、技能社会”的战略构想,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这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各种会议上,只要讲到民生,都要讲“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特别是去年省委十一届十次、十一次全会上,都对“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提出了部署和要求,省委常委会先后6次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省政府连续4年把“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列为“民生实事”。
   省委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机遇,研究制定了我省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纲要,对全省未来五年乃至十五年发展作出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了“十四五”转型出雏型、“十五五”基本实现转型、“十六五”全面实现转型,确保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省委坚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创造高品质生活,提出“十四五”末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达到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拿出超常举措,所以‘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是其中重要的途径和抓手。”陈振亮说。
  
  投入20亿元提前完成培训任务
  
   “2021年全省投入20亿元,这个投入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完成200万人的培训任务,比上一年实现数量倍增;完成100万技能人才的取证;实现新就业100万人,新就业100万人里既要实现省内的更充分就业,同时要在全国就业市场切分一块就业蛋糕,向省外输出新就业30万人,使省外的劳务输出就业稳定在150万人左右。”陈振亮说。
   根据《工作方案》中提出的目标任务,2021年,全省将投入20亿元,开展大规模、多层次就业技能培训,高标准全面完成国家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目标,提前一年完成我省“五年500万人”培训任务。全年完成200万人的职业技能培训、100万人(含新增高级工30万人)的取证任务,技能人才总量达到500万人,占从业人员的26%以上;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50万人,占技能人才的30%以上。“十四五”末,全省持证人员(含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1100万人以上,占从业人员的55%以上。其中:技能人才 (指取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特种作业操作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人员)总量达到700万人,占从业人员的37%以上;中高级技能人才总量达到560万人以上,占技能人才总量的80%以上。全省技能劳动者力争全部实现持证就业。到2035年,全民能力素质普遍提升,从业人员基本实现“人人持证”,山西实现“技能社会”。
   《工作方案》同时提出,通过技能培训促进就业,通过持证就业增加收入。2021年全省实现新就业100万人,其中省外新输出就业不少于3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调查失业率同比下降15%,控制在5.5%以内。“十四五”时期,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到2035年,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202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农村居民收入增长10%以上。“十四五”末,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健全技能培训体系和就业政策支撑体系
  
   “紧紧围绕‘十四五’转型出雏型的目标要求,突出‘六新’发展的需要,按照 ‘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的需要,培养相关的技术工人、高素质农民,通过全民技能提升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高速度发展。”陈振亮说。
   依托省内外高等院校,优先选择“政企行校”各类主体建设运行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组织开展定点、定向培训。“高等学校、职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主阵地,也应成为‘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培训的主力军、主战场。职业院校要坚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充分开发利用自身优质培训资源,主动面向企业、社会开展订单式、项目制等培训,加强工学结合、校企结合,重点开展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技能培训,鼓励每名毕业生毕业时至少取得1个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马骏说。
   2021年,全省还将确定1000家左右社会培训机构,纳入培训机构目录清单,重点围绕脱贫劳动力、高素质农民以及灵活就业人员等各类群体开展普惠制培训,加强以持证就业为目的的菜单式、订单式、定向式、项目制培训,并将确定400家左右评价机构,纳入评价机构目录清单。
   同时,《工作方案》提出加快健全技能就业政策支撑体系。我省将支持引导国有企业优先吸纳培训合格的技能人员就业,对吸纳就业人数较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在有关评优评先活动中优先推荐。加强有组织省外输出就业,2021年省外就业人数达到150万人。在省就业服务局设立省外劳务服务总站,在我省驻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三个招商局设立区域服务中心站,在务工人员相对集中地区建立劳务服务工作站,提供职业介绍、岗位信息收集反馈、吸纳就业、权益维护等服务。
   “从今天开始,一系列落实会议精神的行动要全面展开,包括10亿元电子培训券的发放工作将全面启动。我们将在省内建立劳务输出总站,在三个重点区域,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建立劳务服务的区域中心站,劳务服务总站挂牌仪式也将举行。”陈振亮说。
   此外,我省还将实施“一县一品牌”工程,突出古建维修、高级焊工、非遗传承、药茶加工、社区康养、家政服务、现代旅游、直播电商、物联网技术等培育方向,努力贯通实施技能培训、职业能力评价、证书发放、输出就业“一条龙”服务。培育建立集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劳务派遣、劳务输出、人力资源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培训就业服务机构,综合运用劳动力建档立卡信息平台、公共服务就业平台、失业保险系统平台、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信息数据库,摸清重点群体的培训需求和就业意愿,精准掌握个人信息,形成全社会培训就业数据信息库,精准组织培训、劳务派遣、就业服务、托底保障等工作。

``